第12部分(1 / 4)

小說:故國行吟 作者:京文

到了幹道三年的末稍,辛棄疾廣德通判的任期也滿了。到了第二年,朝廷讓他出任建康府通判,這顯然是次升遷。對辛棄疾的重用,表明了宋廷對歸正人士的重視,而且似乎朝廷也發覺這個辛棄疾確實挺有才華,建康是抗金的前沿也是許多主戰派嚮往的遷都之地,朝廷將重擔交給辛棄疾,對他來說可謂任重而道遠。在建康的任上,辛棄疾結交了一大批的知名人士,他們一起議論時政、商略兵法、詩詞唱和,關係相當融洽。他們交誼的最大原因就是有著共同的政治理想,恢復大宋江山,收復失地。在這個期間,辛棄疾也寫了不少抒懷言志的詞作,激勵自己不忘宏志。

幹道六年,辛棄疾在建康任滿,回到了臨安,受到了宋孝宗的召見,此時辛棄疾正好得以向皇帝面陳恢復方略。宋孝宗的召見,無疑對辛棄疾是重莫大的鼓舞,皇帝能召見他,從一個側面表明朝廷和執政大臣有意復國的政治傾向。在召見之後,宋孝宗仔細聽了辛棄疾準備的方略中的意見,隨即就任命他為司農主薄,這個職位平時主要掌管朝廷的倉廩、籍田等事務。在任職上,他又分析時勢,寫出了《九議》的長文,上呈當時的宰相虞允文。文章條分縷析氣勢凌厲,奔放馳驟,辛棄疾對以前論及的一些問題,比如關於宋、金雙方力量對比和優劣之勢的分析,關於聲東擊西出兵山東的策略等做了更為具體詳細的論述。虞允文也是個力主恢復的人物,紹興末年曾大破金軍,孝宗即位後就受到了重用,幹道五年拜相。辛棄疾《九議》上呈之後,必然地引起了虞允文的關注,在幹道八年的春天,辛棄疾被虞允文任命為滁州知州。滁州處在江淮之間,在當時為上州,辛棄疾南歸之後,所擔任的都是軍州中的佐職,這次還是第一次獨掌一州,而江淮之地近宋、金邊境,其軍事地理位置非常地重要,是名副其實的前線。到了滁州,辛棄疾曾提出的招撫南歸士民、屯田練兵的設想也可以付諸實施了,可是辛棄疾沒有想到的是戰後的滁州已是一片冷落蕭條的景象,百姓們編茅籍葦,寄宿於瓦礫之間。辛棄疾立即上書請求免除滁州百姓的稅收,幫助當地百姓建房造屋不至流離失所,同時積極招撫北方南來的流散士民,耕墾荒田,自食其力。夏熟之後,又用富餘的資金修建邸館樓閣,招徠各地的商賈,安定民心。經過辛棄疾的整頓,滁州昔日的頹敗景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在任上,辛棄疾最關心的還是金國形勢的變化,仍有奏議上疏君相,建議宋廷要深謀遠慮,加強軍備的投入, 並預言金國已呈現出衰落的態勢。在滁州任上,時時體察百姓的疾苦,在《聲聲慢》一詞中,他這樣寫到:

徵埃成陣,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層樓。指點簷牙高處,浪湧雲浮。今年太平萬里,罷長淮千騎臨秋。憑欄望,有東南佳氣,西北神州。

可見此時的辛棄疾充滿了信心,與民同樂的情形儼然在目。

滁州的任期很快就滿了,辛棄疾被任命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沒過多久,他在做建康通判時的朋友葉衡出知建康府,可是葉衡剛到任又被朝廷召回臨安,讓他做戶部尚書,到了淳熙元年的六月,又升他為副相,十一月已升到了右相兼樞密使。葉衡是辛棄疾的知心朋友,對他非常瞭解,一直也很器重他。他們兩關係不錯的原因之一,就是都有著主張恢復的一致見解,再加上兩人皆通兵法、意趣頗合。所以葉衡很快就向宋孝宗力薦辛棄疾,讚揚他的慷慨大略。宋孝宗本身對辛棄疾印象不錯,既然右相也提議,很快就召辛棄疾回朝,任命他為倉部員外郎,稍後又升為倉部郎中。辛棄疾在臨安任上的時候,時值朝廷發行的紙幣“會子”由於數量過大,發生了貶值,宋孝宗正束手無策時,辛棄疾呈上《論行用會子疏》一文,主張朝廷重會子,但必須要控制它的發行量,打擊不法行為,逐漸使“會子”成為重信譽不貶值的貨幣,宋孝宗受啟發去實施後,果然見到了效果,對辛棄疾更是讚賞有佳。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何處望神州(4)

淳熙二年的四月,茶商賴文政起兵湖北,隨後轉入湖南江西,宋孝宗先後命江州都統、鄂州都統、江南西路兵馬總管等聯合起來的剿捕軍隊,全為茶商軍擊敗,驚動南北。在四處告急的情況下,六月份,朝廷任命辛棄疾為江西提點刑獄,節制諸軍,進攻茶商軍。

茶商造反的原因是因為茶葉的販賣權北宋末年就掌握在朝廷手中,這個時候由於南宋朝廷多收了茶葉上的苛捐雜稅,加重了茶農的負擔,而那些茶商也覺得本高利薄,不如走私來得賺錢,官府對走私有所打擊,這就引起了茶商的起義。辛棄疾雖然同情那些茶農,但茶商為了自己的私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