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早聞沈宛的才名,也見過她婉約細膩的詞作,現在眼前見到更覺名不虛傳。而沈宛更是早就聽說過這位明珠的長子,名滿天下的詞人納蘭性德,也讀過他的《飲水詞》,而今一見,更覺得他溫文儒雅氣宇軒昂。好象兩人前世已相遇,今生又重逢似的。兩人一見傾心,深深相愛。四月的江南,綠樹成蔭、竹林漾風,納蘭和沈宛攜手走在春色中,幸福無比,此時的納蘭也少了京城時整日的憂慮,覺得時光是那麼短暫而幸福。納蘭也隨沈宛到了她的故鄉浙江,並在那裡同居了,那段日子臨窗聽雨、吟詩作畫,陶醉在江南的風景中,多麼美好。
納蘭和沈宛兩人心心相印,有著共同的志趣和愛好,要是一般的男人娶幾房妻妾也不足為奇,但是納蘭是滿族人,而沈宛是漢族人,當時滿漢是不允許通婚的,尤其在納蘭那種顯赫的家庭,要是娶個漢族女子回家,必定會引起大的波瀾。也許這就註定了納蘭和沈宛的愛情,從開始就是個悲劇。納蘭不能將沈宛帶回北京,但他又那麼地深愛著她,這使他萬分矛盾和為難。他無以寄託,曾在詞中表露出一種不想回京師的情緒,“索性不還家,落殘紅杏花”,可是怎麼能不會京師呢,皇帝派他來南方是有事情要辦的,辦完了事情當然不能長久滯留。兩人在過了一段甜蜜和諧的生活之後,納蘭不得不與沈宛作別了,沈宛當然傷心,但他能理解納蘭的苦衷,並不責備他,而是隱忍著淚水。納蘭與沈宛分手後,也時常想念這位江南才女,每當看到天上的孤雁南飛就不禁觸景傷懷,他也在想象中慰藉遠方的沈宛“莫對明月思往事,也知消減年年”。
康熙二十三年的九月,這是多麼讓納蘭興奮的九月,康熙決定南巡,這就意味著自己可以見到沈宛了,納蘭剛接到通知,就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給顧貞觀寫信說要見沈宛:
吾哥所識天海風濤之人,未審可以晤對否?弟胸中塊壘,非酒可澆,庶幾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淪落之遇,方欲葬身柔鄉,不知得如鄙人之願否耳?
納蘭所說的“天海風濤”,是把沈宛比作李商隱的紅顏知己柳枝。心中的思念之情隨著臨行之日的到來變得更加強烈,他甚至已打算“葬身柔鄉”,可是隨著和康熙帝一起到江南後,顧貞觀並沒有找到納蘭的這位情人。這讓納蘭心傷不已,責備著自己,正是自己許諾不久就會來江南,而沒有在約定的時候踐約吧,沈宛也許真的再也不想見自己了。那她又到了哪裡去呢,納蘭性德不知道。這次江南之行真已物是人非,傷心的納蘭借沈宛的口吻寫了首自責負心的擬古詞,情真意切,堪稱清詞中的一首絕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要是一切如初見時那麼美好,人間又會少卻多少憂傷。納蘭沒有見到沈宛,只能以詞抒恨,從此在他心中也積下了不可撫平的情感塊壘,成了納蘭心中永恆的哀傷。
六
康熙二十四年的五月三十日,在疾病中納蘭性德離開了他的好友們,他在人間度過了短暫的三十一年,在這三十一年裡,他飽嘗了辛酸和憂傷。他可以離開那紛雜的朝廷糾紛和鬥爭了,可以離開俗世周遭的爾虞我詐了,可是他捨不得,淥水亭的###還要他來主持,那些落拓而真誠的漢族文人還需要他幫助,他還有很多事要做,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目標還沒有實現,還有很多絕佳的詞沒有寫。可是來不及了,這位一生鬱郁的清代第一才子納蘭性德,在本該大展宏圖的年紀離開了大家,天下與之結交的名士無不為之傷懷,他們深深知道:斯人已去,再無納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踏過櫻花第幾橋(1)
這已是清代末年,一艘穿過日本海峽的客船,終於在上海港靠岸了,一個六歲的孩童第一次來到他的故鄉中國。就是這位稚氣未脫而眉角總顯出憂鬱的孩子,在幾十年後成為了名揚天下的才子、高僧、革命家,而現在還只是一八###年的春天。帶這個孩子回中國的是他的舅父,他們的家鄉還遠在廣東香山縣,那個地方距離澳門也只有二十多里。而他的老家前枕青山後臨小溪,有的是松柏蒼翠、飛鳥幽鳴,景色非常怡人。這個六歲的孩子名叫蘇曼殊,他才回到故鄉就喜歡上了那裡的一切。
一
這次回國是父親蘇賈森的意思,他父親自十八歲時就在日本橫濱經商,這幾年一直在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