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2 / 4)

只要他想得到的就一定能夠弄到手。如果他不願意去他看中的女孩家裡,他就命令她們的父母雙親把女孩送到他下榻之處。

目睹安德海的所作所為,蘇州知府憂心忡忡。在其位必須要謀其政、愛其民,他不能置老百姓的苦難於不顧,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蘇州百姓信賴他們的父母官,身為一方父母官不能對百姓的災難漠然置之。他現在已是被逼上梁山,到了萬不得已必須採取措施的時候。但是,他內心十分清楚:無論是誰,只要企圖懲罰安德海,觸及到安德海的一丁點兒利益,他都可能面臨滅頂之災。他將何去何從?他無法上書慈禧西太后揭發安德海的無恥惡行,因為他確信,安德海蘇州之行一定是得到了她的恩准。事實正是如此,因為從她對安德海說的話,這是不難看出的。

蘇州知府反覆琢磨這件事:整個蘇州老百姓簡直把安德海當成了皇帝,他們無休無止地向安德海叩頭致敬。他在蘇州公然劫掠,欺男霸女,並且對婦女肆意凌辱,還扣留她們來敲詐勒索贖金。他殘忍成性,一旦她們反抗他的獸行和摧殘,他就殺掉她們,而她們的父母卻敢怒不敢言。於是這位蘇州知府暗中設計了一個行動計劃。他派了幾名心腹密探前往北京,查清安德海這一次史無先例的出訪,他恣意違背祖訓,其中內幕到底是什麼。心腹密探帶回了刺探的情報,這裡面十分蹊蹺。它顯示出朝廷內部存在分歧,而且矛盾重重,兩位皇太后共掌攝政大權,掌握著大清帝國命運,她們之間存有仇隙。它表明,雖然慈禧和慈安一起垂簾聽政,在輔助同治方面權利大小不分彼此,但是在咸豐駕崩之後,慈安從來沒有下過一道懿旨。當大臣們入朝奏事時,總是慈禧透過前面御座上同治之口來控制國家大事;是慈禧之手在操縱一切,是慈禧在統治這個國家,只不過她是透過一個孩子之口來行使她的權力。這孩子隔著竹簾,聽他母親在後面低聲耳語,然後再透過他的嘴唇傳達旨意。

調查結果也證實了安德海在朝廷一呼百應、位高權重,無人敢於對他側目以待。蘇州知府必須小心翼翼,一旦稍露馬腳,就萬事皆休。他深知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但是慈禧和慈安兩宮之間芥蒂頗深,這起因於慈安對慈禧的深深嫉妒。

根據傳聞,有一次上早朝,慈安在例行公事處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時出現了一個重大失誤,安德海竟然公開嘲笑她!從中自然可以看出,慈安是大權旁落。身為太后,手握攝政大權,安德海之所以敢於嘲笑她,僅僅是因為他知道東宮、西宮之間存在仇隙,而他又是慈禧的親信和心腹。透過這件事可以肯定,慈安心中對安德海不會有什麼好感。無論如何,既然慈安和慈禧在名分上共掌攝政,權力大小是不分彼此。因此,要整倒安德海只有藉助慈安之手,這樣不僅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但是,這一事關重大的行動應該如何進行操作呢?

密探回到蘇州後,事無鉅細地向知府稟報了宮中那些錯綜複雜的情況。所有的事實都表明了朝堂之上、宮廷之中,慈禧和慈安的矛盾衝突人盡皆知,就連最小的太監都知道這種十分微妙的關係。而且,慈禧並沒有因為安德海對慈安的無禮蔑視、輕狂慢待而處罰過他;皇室內瀰漫著著嫉妒的氣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不可言說的事情。鑑於此,每個人心裡都格外清楚,安德海離京外出遊山玩水是拿他項上人頭做賭注。

當然,當初他當眾嘲笑慈安也是拿自己的腦袋做賭注,只是他仍然活著,而且手中的權力一天強似一天。

蘇州知府在朝中有一個好朋友,這個人就是恭親王。前面曾經提到過,恭親王就是先帝咸豐的親弟弟。恭親王非常忠於慈禧,但在一件事上他也不敢苟同於慈禧,那就是不贊成在咸豐駕崩之後讓過多的權力落到安德海手裡。他心裡也清楚,慈安妒忌慈禧,這一點宮中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但是他下定決心,絕不參與到二人的矛盾中,他要努力做到對兩人都盡忠盡責、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當然這需要八面玲瓏、巧於心計,他要確保兩宮太后都願意接納他的建議。

十九、安德海出行(4)

他收到蘇州知府一份密函,他從頭到尾認真細讀了這份密函。從安德海離京出遊這件事,他推知到必定有慈禧的介入,她對這個狂妄自大、無法無天的太監總是有求必應。因此,他就不能向慈禧稟報此事。於是他偷偷懷揣這封密函去面見慈安。對於慈安來說,這簡直就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

“安德海離京外出,這可是有違家法祖制的!”她錚錚有聲地對恭親王說。

“的確如此,太后!”恭親王簡單明確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