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備的兩個太監就上去接替。在這漫長難熬的時間裡,李蓮英充分欣賞著別人的痛苦,當他覺得行刑者下手有些發軟時,他便惡狠狠地示意要重重地打。不久以後,又命令停下。
“快說,你主子到底是誰,王八蛋!”他惡狠狠地嚷道。
那男人依然是一陣搖頭。
拷打持續了好幾個小時後,李蓮英向老佛爺稟報拷打的結果。
“他拒絕供出他主子的名字,老佛爺。”他有些懊喪地報告。
“繼續打,直到打得他老實招供為止!”
“恐怕已經不行了,老佛爺,”這個兇殘成性的太監略有怯意地回答,“這人已經被打死了!因為他始終不肯招供,所以我們就一直打。現在,已經沒氣兒了!”
。。
二十六、光緒的舞臺(1)
中日戰爭的慘敗結局使光緒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急切需要變法。滿清王朝本來是一個可以有所作為的王朝,但是現在的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了。她還遵循著清朝第一個皇帝所建立的制度,而那些制度大多又是沿襲明朝的舊制。可以說,這種王朝體制代代相傳,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中日戰爭悲慘而恥辱的結局使光緒皇帝猛然驚醒。他迫切希望在世界列強的舞臺上,中國也能佔有一席之地。
光緒非常敬仰他的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名叫翁同龢。此人修養高深,多年來一直備受光緒的青睞和信任。可是老佛爺對他卻十分反感,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光緒十分信任他。即使沒有任何誘發因素,老佛爺對光緒的不滿情緒也是與日俱增。
“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呢,翁師傅?”光緒憂心忡忡地問,“中國不行了!她在世界大國中沒有得到她應有的地位。我們太需要變法了,可是我實在不知道應該怎樣來進行有效的改革。另外,老佛爺又十分保守,她反對任何形式的革新。我想要做的事,沒有一件不受她的干預。我現在感到必須要採取一些行動,而且一旦確定了計劃,就必須立即行動。”
“皇上,我認識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可以說是嗜書如命,他對國外的政治體制進行過十分深入的研究。如果您真想要進行變法,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合適的人了。令人遺憾的是,他的官階實在太低,根本就沒有資格接受皇上的召見。”
“但是我們如果真的要想進行變法,一開始就必須走一條正確的道路。假如我們需要到下層官員中去尋找合適的人才,那麼有一定官階才能覲見的制度就不該再存在下去。你推薦的那位學者叫什麼名字?”
“他姓康名有為,他真是一個大學問家。至於他的官銜,正如我剛才所言,還沒有資格覲見皇上。”
“不管他官階如何,我准予他馬上前來覲見!”
諭令發了下去。按照規矩,釋出這種命令必須透過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果然抓住康有為官品不夠高這一事實寫奏疏諫阻。甚至,還有許多御史除了書面奏摺外,還加上了口頭諫阻。光緒聽完他們千篇一律的陳述後,沉著冷靜地把奏摺撕成碎片,扔到空中任其像雪花一樣飛向四方。他令御史們統統退下,然後下令召見康有為。
從很多方面來看,康有為都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的確嗜書如命、學識淵博,不僅細緻研究過中國的經典著作,還深入研究了外國的政治制度。要不是因為老佛爺阻撓的緣故,他很可能輔助光緒成就一番驚天大業。
老佛爺喜歡沿襲舊制度,她是個保守派;而康有為則顯得過於激進,對變法過分急於求成。中國沿用舊制度統治了好幾個世紀,這樣一個國家,即使沒有意料之中老佛爺的反對,要想很快完成變法也是不可能的。
光緒在接見康有為的時候,開門見山地和他談了一系列實質性問題。他把積壓在心頭許久的一些事情告訴了他,說他想為自己的國家做些有意義的事情,說他渴望改變中國現存的組織形式。康有為立即提出了一個看似古怪甚至顯得無聊的建議,但它實際上直接衝擊了大清王朝的根基。“皇上,”康有為鄭重其事地說,“我們首先必須剪掉我們的辮子!在當今世界所有的國家中,我們是最奇特的!我們頭上有尾巴!好像我們與禽獸同屬一類。因此陛下要諭令全國的第一件事是:立即剪掉所有的辮子!”
“這恐怕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可能會引起全國的騷亂。幾百年以來,辮子一直被視為忠於皇權的標誌,它幾乎成了中國人信仰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必須從剪辮子開始。這是一個訊號,它告訴世界上其他國家,我們的種族並不是什麼奇異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