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3 / 4)

小說:落花之美 作者:南方網

把這兩人同村上混淆起來,總還是各具面目的。是的,不能否認來自村上的影響,相伴走了一二十年,文筆完全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但終究是兩個國籍不同的成年男人,程度十分有限。

談談您與村上春樹的第一次見面吧,您對他的印象如何?

這點我談了不止一次了。這裡只強調一點,那就是他這個人本身是不需要翻譯的——沒有多餘的客套和掩飾,不設防線,他的外表應該就是他的內心、他的本來面目。總的來說多少帶有他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的味道,內向,不太主動發問,但回答問話時則侃侃而談,有條理,有要點,有深度。眼睛不看人,只看他所回答的問題。總之,人顯得蠻地道。對了,地道,這也是我翻譯他的作品時常用的字眼。

您認為,村上春樹的作品為何在我國如此暢銷?在其他國家怎樣?

上面已涉及了。簡而言之,兩點。一是契合了我國經濟起飛時期的青年人、尤其都市青年人的心理、感覺和感受,提供了更為多彩的、廣闊的精神空間;二是文筆好,簡潔、洗練、優雅、幽默,文字本身能給人以審美愉悅或閱讀快感。至於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何以有魅力,很難概括出共同點。有的認為在於其作品的“自我映象化”,有的認為在於“無國籍的普遍性”,有的認為在於“統一的文字韻律”,有的國家甚至圍繞是文學快餐還是“高度情慾化的小說”展開爭論。香港嶺南大學教授梁秉鈞最近則強調村上並非單純全球化的作家,因為他沒有忘記“亞洲的視點”,始終“腳踩對中日戰爭的持續記憶”。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中國為何沒有村上春樹(2)

為什麼在我國,受到追捧的是《 挪威的森林 》和《 海邊的卡夫卡 》,而不是您所推崇的《 奇鳥行狀錄 》、《 天黑以後 》?

畢竟前兩本寫的是青少年的故事,講愛情和成長,但又不侷限於愛情和成長,視野遠為開闊,主題遠為深刻,比較適合當下年輕人的口味。尤其《 挪 》,容易讀,好看。而《 奇鳥行狀錄 》終究長了些,50萬字。不過《 天黑以後 》也還是賣得不錯的,半年多時間裡印了6 次達13萬冊。

同樣是寫都市的孤獨,為何我國沒有自己的“村上春樹”?

因為寫得不到位。不錯,我國是有不少都市題材的作品,但多數似乎側重於對現實的揭露和批判,尖刻有餘,溫情不足,粗疏有餘,細膩不足,浮華有餘,深度不足,沒能像村上作品那樣給人深層次的心理撫慰和心靈救贖。究其原因,除了作家個人方面的,客觀上還在於我們的城市化水平還沒達到日本那樣的階段,還不夠成熟,當然也就不能要求我們作家筆下的都市孤獨非成熟不可。但我相信,我國遲早會有自己的“村上春樹”,會有比村上春樹更好的都市文學作家。

在您的部落格上,您徵集大家的意見,看可以把韓寒的哪本書介紹到日本,您本人希望把怎樣的作品介紹出去,標準是什麼?翻譯過我國的作品出去嗎,您比較喜歡誰的?

關於標準,我在部落格上說了三點:

( 1 )文學性相對更強些的;

( 2 )價值觀更有普世性的,比如作品表現的人性更有深層次共同性的;

( 3 )“中國特色”相對淡的。

中國當代作家,我比較喜歡的是史鐵生的散文,張賢亮的《 綠化樹 》也給過我感動。但都未必適合介紹給日本人。其實把中文譯成日文,畢竟非我所長,我要翻譯也得和日本那邊的朋友合作才行。

您第一次翻譯村上春樹的作品是什麼時候,在怎樣的情景下,是因為喜歡他的作品還是事出偶然?為何一發不可收拾?

《 挪威的森林 》是我翻譯的第一部村上作品,是1989年的事了。當時我正在做關於中日古詩比較研究的課題,對流行小說沒多大興致。翻譯村上是一位老先生推薦的,可以說出於偶然。翻譯村上既成全了我,又耽誤了我——使我失去了成為一個可能不錯的學者的機會,而淪落成為一個翻譯匠。開句玩笑吧,一旦上了賊船就下不來了,只好一本接一本譯下去。事到如今,“林家鋪子”也不是我想關就能關的了。當然也樂在其中,這是實話。

村上春樹已經五十開外,而他的讀者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為何有此反差,你在翻譯作品時能感覺到這種差距嗎?有情感上的代溝嗎?

這恐怕同他心態的自我定位有關係。事實上作家的年齡同作品主人公的年齡未必有直接關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兒童文學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