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警戒艦隊。
當上百艘英國戰艦出現在荷蘭殿後艦隊的側後方時,奈特頓時傻眼了。他本以為英國海軍主力會出現在他中軍的左翼或者右翼,向英國艦隊攻擊荷蘭先遣艦隊那樣,來一次主力大決戰。不曾想英國人會決定先去攻擊殿後艦隊。
荷蘭海軍殿後艦隊共計三十餘艘戰艦,多為巡航艦,戰列艦不過四五艘而已,且多為老式戰艦,奈特一直是把他們當做炮火來準備的,不料今天真就當了炮火。
英國主力艦隊出現在後方,雖然沒有搶佔“T”字頭橫位,但是英國人佔據上風向,可以肆意向下風向的荷蘭戰艦開火。加上英國為主力戰列艦,幾次齊射後便將這隻炮灰殿後艦隊給打散了。
當荷蘭殿後艦隊被打散後,很多英國戰艦便自行脫離艦隊戰鬥序列,爭搶著圍毆落單的荷蘭戰艦,意圖很明顯,他們在爭搶敵人的財富。
好在沃爾特嚴令主力戰列艦編隊各艦不得參與搶劫財富的行動,否則正規軍的海戰就變成土匪搶劫了。
佔據上風向的英國艦隊向下緊壓荷蘭艦隊,奈特不得已,只好頂著艦隊減速的壓力,轉向西全艦隊各艦打橫,準備決戰。
按照奈特對戰列線戰術的理解,就是將一直分艦隊排成一線,以側舷火力攻擊敵艦。此時,英國海軍佔據上風向,想要搬回劣勢,奈特就是這樣想的。
然而,沃爾特卻更深的研究過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的先進戰列線戰術,更為此萬里迢迢的跑到中華帝國海軍軍官學校進修了一年,同時還向聯合演習的中華帝國海軍將領討教經驗,隧對於戰列線戰術的理解遠比奈特深。
此時沃爾特佔據上風向,而奈特擺開陣勢,組成對英國艦隊的“T”字頭橫位,似乎處於有利開火位置。然而,沃爾特分析。荷蘭戰艦還使用過時的火繩作為火炮引信,在今天的大風雨天環境下,戰列線威力不足。此刻英國艦隊佔據上風向,如果順風下壓的話,將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衝入荷蘭艦隊陣內,並將對方分割成幾十段,同時英國艦隊也會從被動的“T”字頭豎位一下子變成有利的“T”字頭橫位。
沃爾特的想法不是偶然,在中華帝國海軍學校的圖書館裡便有逆勢改變“T”字戰術的經典戰例可循,因此沃爾特決定大膽一試。
當沃爾特的命令下達後,所有英國戰艦的艦長們都皺起了眉頭,很多人都認為沃爾特瘋了。
然而,沃爾特的想法卻得到了在英國艦隊內觀戰的中華帝國戰地觀摩團人員的一致認可。中華帝國戰地觀摩團的軍官們都是軍校高材生,他們自然都知道沃爾特的戰術早就出現在經典戰例當中了,因此他們支援沃爾特的決定。
英國各艦軍官對於中華帝國戰地觀摩團的決定自然是十分認可的,因為中**官一致都是他們的教官和朋友,是值得他們信賴的。
因此,在各艦稍作遲鈍後,紛紛開始執行沃爾特的戰術命令,全艦隊順風下壓,直衝荷蘭艦隊中軍。
英國主力艦隊有五十八艘主力大型戰列艦,編做六支分艦隊,打頭的都是英國君王級頭等戰列艦。
而荷蘭主力艦隊擁有103艘大型戰列艦,編做五支分戰隊,佈置在第一梯次的便是荷蘭的共和國級頭等戰列艦。
雙方兩隊大艦直接對抗,頓時炮聲震天,硝煙漫海,大海頃刻間沸騰了起來。
短短十幾分鍾時間,荷蘭艦隊四次火力齊射,擊沉三艘英國大艦,造成英國海軍十幾艘大艦傷痕累累,烈火沖天,戰列線的威力被二十艘共和國級頭等戰列艦發揮的淋漓盡致。
然而,十幾分鍾後,情況逆轉。英國艦隊犧牲了十幾艘大艦後,主力艦隊在煙霧的掩護下突入了荷蘭艦隊中軍陣內。頓時,雙方攻守易位。英國戰艦佔據了有利的“T”字頭橫位。
“開炮”
殺紅了眼的英國水兵們紛紛開炮攻擊左近的荷蘭戰艦,由於距離很近,英國人的炮彈輕易的擊穿荷蘭戰艦的船殼,給荷蘭戰艦造成巨大的破壞。
由於英國水兵的操炮能力受到中華帝**官的訓練,速度很快,加上中華帝國出口給他們的海軍艦炮先進,因此幾分鐘時間便會有一次齊射。而佔據有利位置的英國戰艦,每一輪齊射基本上都可以打殘或者直接擊沉一艘荷蘭戰艦。
很快,荷蘭中軍艦隊被英國艦隊沖垮,雙方陷入了大規模的混戰狀態。荷蘭海軍對於戰列線的戰術訓練還不夠充分,因此在混戰當中,荷蘭戰艦開始還保持幾艘戰艦一組進行戰鬥,很快便各自為戰了。反觀英國海軍,至始至終大多數戰艦都選擇三艘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