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橫貫兩千多公里的科羅拉多河成為這裡的生命之河。
科羅拉多,西班牙語中的紅色的意思。科羅拉多河,因為河水成暗褐色而得名。
在北美洲,除了聖勞倫斯河外,所有的大河流都發源於落基山脈。科羅拉多河同樣如此,在上游的水勢迅猛,支流很多,形成一道道衝擊很深的峽谷。但到了中下游時,支流很少,河流經過乾旱的荒原變得很緩很淺。
河流孕育生命,這樣一來,造成北美洲西南部地區的主要城市都集中在科羅拉多河附近。
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美洲派遣軍向南推進,大軍行走在荒無人煙的科羅拉多荒原上,顯得十分的渺小,但沿著科羅拉多河便可以尋找到一座座西班牙人的城鎮。
隨著聖達菲城的投降,西班牙人盡失墨西哥北方的領土。同時中部地區的門戶洞開,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第三步兵師和第四步兵師並分兩路南下。
第三師沿著科羅拉多河東岸前進,第四師沿著河西前進。
由於步兵師全部使用戰馬代步,因此推進速度非常快,平均每天行軍一百二十里。這還是因為路上攻擊沿途城鎮,同時為了保持馬力而放慢速度。
步兵師走的比較慢,美洲虎豹騎的速度可是快著呢
作為先頭部隊,美洲虎豹騎如同地圖上的兩個巨大的攻擊箭頭一般,快速向南推進。
二月底,美洲虎豹騎和美洲步兵師在華瑞滋城會師。
華瑞滋城,是西班牙人在墨西哥中部地區的重鎮,也是門戶要地。
西班牙人在這裡駐紮了十二萬多軍隊,由蒂凱拉斯親自坐鎮,其中步軍七萬餘人,騎兵三萬,其他補充兵源兩萬餘人。
蒂凱拉斯一直都未敢跟中華帝**隊正面交戰,因為他怕吃敗仗沒面子。為此,蒂凱拉斯一直放任中華帝**隊在墨西哥北方的攻城略地行動而不派重兵增援。
當然,作為軍事家,墨西哥突然遭到強大的中華帝國的軍事入侵,蒂凱拉斯需要作出充足的敵我軍力評估後才能行動。因為中華帝國這個東方的神秘帝國,其戰力如何一直都不被墨西哥的西班牙軍隊所瞭解。和一個未知的敵人作戰,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蒂凱拉斯選擇犧牲北方領土來換取必要的資訊是正確的。
針對中華帝國的軍事入侵,此時的蒂凱拉斯已經制定了一套作戰方案。針對中華帝國的美洲虎豹騎,蒂凱拉斯訓練了三萬騎兵用以牽制。對付中華帝國的美洲步兵師,他組織了七萬精銳軍隊應對,同時還徵召了兩萬餘人的後備隊以策萬全。
在戰術上,蒂凱拉斯研究了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的作戰方式。炮兵、騎兵、步兵梯次攻擊的三段式戰術是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的典型戰術形式。
針對其三段式攻擊手段,蒂凱拉斯調集了三百門火炮臨時裝備陸軍。使其可以跟中華帝國皇家陸軍第三師和第四師總計兩百門火炮的炮兵部隊進行一場勢均力敵的炮戰。結束中華帝國皇家陸軍在炮戰上的優勢地位。
炮戰問題解決後,蒂凱拉斯手中的七萬精銳步兵便可以對中華帝國皇家陸軍形成絕對數量和火力優勢。
而為了防止中華帝國的騎兵襲擾,蒂凱拉斯組織了三萬騎兵用以牽制對方,這樣一來,蒂凱拉斯自認為有了絕對的軍力優勢,因此在華瑞滋城擺開陣勢準備同中華帝國殖民地進行主力大決戰。
三月三日,中華帝國美洲派遣軍同墨西哥軍隊展開了第一次華瑞滋會戰。雙方十幾萬大軍對峙,氣勢磅礴。
由於蒂凱拉斯準備充分,兵種和兵力的分配全部是針對中華帝**隊而來的,因此在三月三日的會戰當中,中華帝**隊第一次遇到了勁敵,攻擊嚴重受阻,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
由於中華帝**隊是以炮戰作為第一波主要攻擊手段的,如果炮兵不佔據優勢的話,亦或者說炮戰失利的話,那麼步兵和騎兵都會採取謹慎的行動,基本上不會貿然出擊。
這樣一來,蒂凱拉斯預想中的直接主力決戰沒有發生。中華帝**隊在炮戰中,沒有佔到便宜。反而被西班牙人的三百門火炮所壓制,因此沒有發動步兵直接攻擊,使得蒂凱拉斯的主力決戰計劃泡湯。
其實,在炮戰進行的時候,何治和李凱並沒有意識到西班牙人有備而來。雖然看到對方步兵數量達到數萬人,殺氣騰騰的,依然沒有擔憂的表情。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手中還有兩支重騎兵,加上之前的數次戰役當中,西班牙軍隊不堪一擊,使得他們有些驕傲了。
然而,就在李凱提議出動步兵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