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八年,中華帝國發動了南亞戰爭後,英國人為了強化同中華帝國的同盟國關係,以七十萬銀元的價格賣給帝國政府。該基地隧成為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的三大主基地之一。
第二個基地在印度次大陸的最南端,在錫蘭國的北部的保克灣旁。從錫蘭國王手中用一個兩米高的景泰藍換得賈夫納半島、保克灣、庫度島、戴爾戈島等大片土地的所有權。
保克灣因灣闊水深、附近有多個近岸島嶼及周圍多山、多森林的地形特徵成為建設海軍基地的理想之處。
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保克灣海軍基地佔地總面積4480公頃,北起瓦爾岬角,南到庫度島,佔據保克灣、保克海峽,海岸綿延26公里。該基地為天然深水港,艦船和進出、停泊和航行均十分容易,而且這裡的潮汐不會為港口帶來淤泥,無須疏浚。港口離大海近,從港灣中出發不到1000米就到了阿拉伯海/印度洋,可快速出擊。附近島群可建立海上防禦前哨,港灣周圍多山、多森林的地形可為岸基設施提供極好的偽裝。港內錨區的核心地帶水深達到12米,另有2海里方圓區域的深度為10米。港內天然的海堤深水碼頭伸入海中長達420米,可停泊六萬噸的大型船隻,據說當地人有印象稱當年鄭和的寶船隊的鉅艦便停泊在這裡。
基地有2條進出港航道,其中主航道直通印度洋,水深在12到14米間,即便是女媧號運輸母艦也可暢通無阻。另一條進出港通道水深11米,能通行其定鎮等大型戰艦。這種2條進出港航道的佈局在戰時具有較好的戰術靈活性。
而且錫蘭歷來仰慕天朝上國,作為孤懸海上的島國,錫蘭國王為了避免被英法荷等西方國家侵略,願意向中華帝國稱臣,作為中華帝國的附屬國。
這樣一來,帝國海軍可以放心的在錫蘭島上建造基地,囤積物資和軍隊,作為進攻印度次大陸的海岸堡壘。
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在印度洋上的第三個海軍基地在孟買島上。1534年12月23日,葡萄牙人從古吉拉特蘇丹巴哈杜爾…沙手中租借到這幾個全~文字島嶼,並修建了大型的港口。
孟買瀕臨阿拉伯海灣,總面積603平方公里。孟買港位於孟買島的東岸,是一個天然深水港,地形隱蔽、海域寬闊,港區長26公里、寬9。3公里,水城面積約194平方公里,港城大部分水深10~12米,葡萄牙人在港區有碼頭泊位約50個,碼頭總長8公里,碼頭前沿水深4名~14米,可靠泊7萬噸級的船舶。作為對印度貿易的主要港口,在葡萄牙人手中的孟買港是一個軍商合用港,海軍基地只佔一小部分,只有幾艘軍艦停靠。
神武八年冬天,中華帝國同古吉拉特蘇丹達成了軍事同盟,帝國政府向古吉拉特蘇丹提供二十萬銀元的無償援助。作為回報,古吉拉特蘇丹將租借給葡萄牙人的孟買轉讓給中華帝國印度洋艦隊作為海軍基地。
孟買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十分憤怒,但是卻沒有辦法阻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無恥的馬拉特人將港口奪走,然後孝敬給中華帝國。
在印度洋周邊的殖民戰艦很多,但成規模的並不多,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的出現,使得該地區的海上局勢出現了變化。
中華帝國同西班牙帝國的戰爭依然繼續,使得印度洋上,中華帝國印度洋艦隊打著清剿西班牙戰艦和商船的藉口,對印度洋上的各個航線進行管制。除了英國、法國兩國的船隻不必檢查之外,其他國家的船隻都在檢查管制之內,甚至是他們的軍艦都遭到中華帝國海軍的扣押。
對於中華帝國印度洋艦隊的囂張跋扈,加上英法兩國東印度公司艦隊的助威,各國都是敢怒不敢言。神聖羅馬帝國的東印度公司因為歐戰的緣故,已經被其他歐洲國家排擠出遠東。尤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隻遭到三個海軍的肆意搶掠和扣押,損失慘重。
然而,西班牙帝國的海軍卻被英、法、荷蘭三國海軍託在歐洲,無法遠征東方,只能看著他們的船隻被中華帝國海軍欺負,乾瞪眼也沒轍。
歐洲各國都忙著戰爭,因此在傳統勢力範圍的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實力驟減,造成的軍事真空期,正好讓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及時填補。
不過,中華帝國印度洋艦隊眼前的主要任務卻不是和各國在海上進行爭霸,而是為了保衛帝國在蘇伊士運河的利益。
隨著蘇伊士運河的完工時間即將臨近,中華帝國政府抓緊了向蘇伊士運河派遣戰艦和運送兵力的步伐。
由於蘇伊士運河是無水閘的河道,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