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灰濛濛的一片,不知道會不會再下雨,因此各艦指揮官放棄了將火藥拿出來曬曬的想法。
作為快速通訊艦,四艘海麻雀級戰艦迅速使出海灣,向外偵查。
同樣,在伊莎貝拉群島的南面港灣內,秘魯海軍也派出了快速縱帆船四處偵查。
暴風雨過後,海風強勁,捲起千層海浪,一浪高過一浪。
海麻雀通訊艦憑藉著先進的飛剪船體,在海浪波濤中穿梭猶如飛魚一般敏捷。
鋼殼艦體承受得住高速航行帶來的海水反壓力,這是其他木質艦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海麻雀號高速航行,戰艦隨著海浪的起伏視覺角度也在變化。當戰艦衝向浪峰時,視界開闊,可以仰視整個海面。當落入浪谷時,只能看到左近的海浪。
不過,這一切都是指甲板上的視界,對於幾十米高的主桅杆上的塔臺來說,視界的影響並不大。
“發現敵偵察船”
隨著塔臺傳來報告,海麻雀通訊艦率先發現了西班牙人的偵察船,並迅速回報。
西班牙人的偵查帆船很快也發現了海麻雀通訊艦高高的風帆,並快速跟進。無奈,海麻雀號速度太快,很快便消失在海面上。
伊莎貝拉群島北側,太平洋艦隊主力在這裡集結。
參加對秘魯海上作戰的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主力戰艦有四十艘海獅級三等風帆戰列艦,以及六十艘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
原來最初的十艘北雲級戰列艦被命名為北雲、北琛、北瑞、南祥、海安、海晏、廣澄、福慷、澄慶、澉浦。由於主力艦隊戰艦數量的增加,艦隊司令部鑑於通訊不便,指揮有些麻煩,於是將戰艦分作十艘一組,作為分艦隊使用,主力決戰的時候劃入分戰隊。
這樣一來,為了方便指揮,艦隊司令部將每個分艦隊編成一個字號,方便傳達命令和統一指揮。
事實上,在中國古代,戰艦的命名一直都是按照字號來的。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滿清北洋時代。但神武大帝鄧浩楠深受後世海軍編號命名影響,將後世的海軍編號命名規則按在了皇家海軍上面,卻忽視了這個時代的風帆戰艦缺乏先進的通訊裝置等因素,指揮起來不方便。
為此,海軍艦隊司令部採取新的的命名規則,將每個分艦隊按照字號進行統一命名。當然,他們不敢廢掉皇帝的規矩,在戰艦級別命名規則上,還是參照皇帝的那一套。
定遠和鎮遠兩艘一等戰列艦作為艦隊旗艦的地位是不容動搖的,他們的命名保持不變。其他的做了調整,其中海獅級共有四十艘,分別被命名為“海”字號、“風”字號、“雅”字號和“永”字號,對應一至四分艦隊。
“海”字號被編為第一分艦隊,戰鬥時編入主力艦隊第一戰隊,包括“海獅號”、“海安號”、“海龍號”、 “海華號”、“海犀號”、“海容號、“海琛號”、“海籌號”、“海哲號”、“海天號”。其中“海獅號”被編為分艦隊旗艦。
“風”字號被編為第二分艦隊,戰鬥時編入主力艦隊第二戰隊,包括“御風號 ”、“薰風號”、“ 旋風號”、“長風號”、 “寒風號”、“疾風號”、 “狂風號”、 “惠風號” 、“颶風號”、“ 扶風號”。其中“御風號”為分艦隊旗艦。
“雅”字號被被編為第三分艦隊,戰鬥時編入主力艦隊第三戰隊,包括
“正雅號”、“ 麗雅號”、“靚雅號”、“雍雅號 ”、“莊雅號”、“端雅號”、“宵雅號”、“賢雅號”、“伯雅號”、“嫻雅號”,其中“正雅號”作為分艦隊旗艦。
“永”字號被編為第四分艦隊,戰鬥時編入主力艦隊第四戰隊,包括“永安號”、“永夕號”、 “永業號”、“永恆號” 、“永遠號” 、 “永久號” 、“永生號” 、 “永豐號”、 “永康號” 、 “永貞號”,其中“永安”號為分艦隊旗艦。
北雲級共有六十艘戰艦,分別被命名為“雲”字號、“林”字號、“平”字號、“祿”字號、“福”字號、“臣”字號。
“雲”字號被被編入第五分艦隊,戰鬥時編入主力艦隊第五戰隊,包括“北雲號”、“羅雲號”、“軒雲號、”“鵬雲號”、“梯雲號”、“璈雲號”、“翔雲號”、“松雲號”、“彩雲號”、“浮雲號”,其中“北雲號”為分艦隊旗艦。
“林”字號被編入第六分艦隊,戰鬥時編入主力艦隊第六戰隊,包括“林針號”、“林雨號” 、“林嘉號”、“林叢號”、“林塘號”、“林阜號”、“林沚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