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地方老百姓的掠奪。
只要仗一打起來,當兵的就靠著吃地方老百姓,那麼今年的夏稅便可以虧空一大筆,剩下的全部落入各省官員的口袋裡了。
看在銀子的面子上,王洽勉勉強強的把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二十萬大軍組織起來了。
在人選問題上,王洽很是糾結。他想啟用遼東都督府的人。因為他們都是沙場宿將,經歷過遼瀋大戰洗禮的。但是無奈的是,黃立極等人堅決反對,王洽一口難敵四口,只好作罷。
於是,王洽向三邊總督楊鶴請調知兵之人統帶兩江總督。
楊鶴手下大將都在進剿闖王高迎祥和粱王王大梁所部,抽不出將領給王洽。這時,楊鶴想起了他的兒子,於是給王洽寫信,讓他兒子帶兵出戰。
楊鶴的兒子就是楊嗣昌,歷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國子監博士、戶部郎中。天啟三年“引受閹黨排擠。稱病辭職歸裡。天啟七年“四),起為河南副使。加右參政。後升任右合都御史。巡撫永平、山海關諸處,以知兵聞名朝野。遼西巡撫袁崇煥稱讚他整飭防務、修築山海關兩翼城,抵禦後金入侵有功。
有道是舉賢不避親,楊鶴舉薦他兒子,不外乎就是奔著兩江總督的位置去的。眼下楊鶴自己是三邊總督,手握三十萬明軍。如果兒子楊嗣昌能夠接管兩江總督,那麼二十萬大軍到手,楊家父子掌握大明四分之一的精銳軍隊,手握軍政大權。那麼對楊家來說將是無比的榮耀。
沒有什麼人選。本想著令袁崇煥帶兵,但是中迄咋獅韋情在王洽心中始終是個坎,耿耿於懷。因此任由袁崇煥閒置在家,也不用他。
兩江總督的任命下了,由楊嗣昌代理,總督江西剿滅白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