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3 / 4)

小說:海上馬車伕 作者:沸點123

廷儘快撥款賑災。

這不,同治元年的正月剛過,廷臣馬懋才便奏報:“成都地震,聲吼如雷,連震十二次,房動屋搖,雞鳴大吠,河漲水赤,山崩城倒,壓死宿城樓營兵數名。松潘衛(今松潘)日震十二次,聲如雷。小河營(即小河守禦千戶所)同日震,山崩,城塌一百二十丈,壓死軍民數人。同日重慶府、壁山、廣安州、蒼溪、珙縣、威遠等俱震。”

鄧浩楠每天都要批覆這些災難奏摺,腦袋每天都嗡嗡直響。

不過,好在去年的海外貿易盈利不少,年終結算後填充財政虧空,讓鄧浩楠的財政壓力頓時減輕,可以應付得來這些天災。

只是,休養生息帶來的巨大財政赤字將會越來越高,使得其他開支不斷被縮減。尤其是軍事上的開支縮水最大,雖然已經裁撤了一百五十多萬軍隊,節省了大筆的開支,但還是影響到了海軍開支,使得海軍經費縮減了一成。

已經動工開建的十艘北雲級四等戰列艦再有三個月就可以服役了,這令鄧浩楠很高興。只不過,翔鷹級的試驗艦翔鷹號的研製過程就有些困難了,甚至是難產。

這主要是因為飛剪式艦首和鋼鐵船殼需要水壓機來鍛造,但水壓機需要蒸汽機來提供動力,而工匠們雖然可以從寶典的記錄上面得到啟發,但理論和實踐卻是兩回事,需要時間來融合。

在鄧浩楠看來,大明的工業製造能力完全可以造出來蒸汽機,欠缺的就是理念。技師們透過對寶典的學習,開始仿造蒸汽機。不過,問題出在鄧浩楠身上,他過高的判斷了大明人的適應能力,直接給技師下達了命令,首先上馬研製的就是可以直接提供動力的蒸汽機。

這使得技師們剛剛接觸到新科學的冰山一角,便被要求畫出全貌來,無疑等於讓小孩子沒學會爬先跑一樣。結果,技師強行照葫蘆畫瓢鼓搗出來的蒸汽機中看不中用,根本無法驅動水壓機。

而海軍工程署同樣為了迎合鄧浩楠的口味,拍胸脯保證翔鷹級戰列艦研發順利,在水壓機沒有過關時,便動用人力,人工進行打造戰艦需要的飛剪式艦首和鋼鐵船殼。

這樣一來,不但費時費力,耗費了大筆的經費不說,更耽誤了蒸汽機的實際應用程序。一開始,工匠們可以手工打造十幾噸的鐵殼船隻,但是到了兩百噸級的鐵殼船時,人工打造就很吃力了,最後停滯在四百噸級的船殼上,再用多少人力都無法打造出來了。

研製陷入了僵局,計劃時間表被耽誤了。海軍部要嚴懲工程署上下官員,鄧浩楠知道是他太操之過急惹的禍,最後幫他們求了情,法外開恩。

一切都被推倒重來,從蒸汽機的真正理論慢慢開始。

事實上,蒸汽機的發明並非來自十九世紀的瓦特。其實蒸汽機並非什麼高精尖科技,只是因為發現它的人來得太遲而已。

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是由古希臘數學家亞歷山大港的希羅(Hero of Alexandria)於1世紀發明的汽轉球(Aeolipile),不過它只不過是一個玩具而已。

明朝末年(1643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在觀察蒸汽逃離他的高壓鍋後製造了第一臺蒸汽機的工作模型。與此同時薩繆爾…莫蘭也提出了蒸汽機的主意,只不過這時候正是歐洲三十年戰爭和英法百年戰爭時期,他們發明的成果被政府有意或者無意的給埋沒了,直到戰爭結束後很久才公之於眾。

直到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製造的早期的工業蒸汽機才開始被採用,他對蒸汽機的發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到了1807年羅伯特…富爾頓第一個成功地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

瓦特並不是蒸汽機的發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現了蒸汽機,即紐科門蒸汽機,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運用科學理論,逐漸發現了這種蒸汽機的毛病所在。從1765年到1790年,他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定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了現代意義上的蒸汽機。

16世紀末到17世紀後期,英國的採礦業,特別是煤礦,已發展到相當的規模,單靠人力、畜力已難以滿足排除礦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現場又有豐富而廉價的煤作為燃料。現實的需要促使許多人,如英國的帕潘、薩弗裡、紐科門等就致力於“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試驗。

最初的真空蒸汽機被用來將礦井裡的水抽出來。紐科門的蒸汽機將蒸汽引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