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鷲騎軍的散兵,一直都在和大金軍的斥候反覆的爭奪。按照徐興夏的部署,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不斷的消耗大金軍的有生力量。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至少有三四千人的大金軍,死在了他們的手裡。
為了彌補兵力上的不足,努爾哈赤不得不下令,將所有能打仗的女真族男子,都全部集中起來。這就意味著,上到六十歲,下到十三歲的女真人,都被全部徵調到了戰場上。而隨著他們的滅亡,女真人的男丁,即將喪失殆盡。就算他們最終有奇蹟出現,他們有機會取得勝利,估計整個民族也是繁衍不下去了。
努爾哈赤不是不明白殺雞取卵的危害。但是,現在的他,除了殺雞取卵,飲鴆止渴之外,已經完全沒有其他的辦法。科爾沁蒙古人,自身難保。朝鮮人更加不用指望。女真人背後的土著,他們還真的是土著,根本對戰爭沒有興趣。
除非是他努爾哈赤願意拱手投降,將自己的腦袋乖乖的送給白衣軍,否則,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事實上,就算逃回去赫圖阿拉,逃回去白山黑水之間,大金軍也是不安全的。以遼東漢人對大金軍的仇恨,他們一定會慫恿白衣軍趕盡殺絕的。
要怪,只能怪當初起兵反明的時候,太過草率,沒有考慮到半路殺出來的白衣軍。要怪,只能是怪他在遼東大肆滅絕漢人的政策,惹來了眾怒。如果遼東的漢人,情緒不是如此激烈的話,或許,大金軍和白衣軍之間,還是有轉圜的餘地的。
“父汗。”
正在糾結之間,努爾哈赤忽然聽到有人叫,卻是皇太極來了。
遼東的戰事,從最開始,就處於一邊倒的狀態,讓大金軍的高層,感覺十分的痛苦。他們需要時時刻刻應對白衣軍的突襲和攻擊,幾乎沒有任何可以放心休息的機會。這使得努爾哈赤的精神,很快萎靡下去。皇太極年輕力壯,正好承擔起整個大金軍協調統一的重任。基本上,大金軍的日常指揮工作,都是皇太極在負責。
大金國原來有四個貝勒,大貝勒代善鎮守瀋陽,二貝勒阿敏受傷還沒有好,三貝勒莽古爾泰在海州前線,剩下的,就是最為沉穩精明的四貝勒皇太極了。原本皇太極最強的競爭對手就是阿敏。但是阿敏受傷一直沒有好,這個競爭對手就不存在了。
皇太極是積極主張立刻撤離遼東的。他恨不得立刻就撤退。他是明白人,明白遼東已經不可為。別看白衣軍暫時沒有大的動作,其實不過是暴風雨到來之前的寧靜。白衣軍的表現越是平靜,他感覺危機就是越大。尤其是在科爾沁部落蒙古人被消滅以後。
可是,大金國內部,眷戀瀋陽和遼陽等地,不捨得撤退的貴族,的確不少。包括五大臣裡面,至少有四個是不贊成立刻撤退的。不是他們不願意撤回去赫圖阿拉,而是撤回去赫圖阿拉以後,也沒有安全感。白衣軍肯定會尾隨而至的。
在五大臣看來,大金國的出路,已經不是在於戰爭,而是在於屈服和談判。顯然,大金軍是不可能戰勝白衣軍了。唯一能考慮的,就是如何儲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如何儲存一小塊屬於自己的地盤,讓女真族人還可以繼續生存繁衍下去。
為此,五大臣不斷的派出多路的使者,向白衣軍、朝鮮、南京,甚至是日本方面,提出斡旋的請求。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儲存女真族。在這個前提下,大金國可以取締,大金軍可以解散。甚至,努爾哈赤下臺,解除兵權,都是可以考慮的。
然而,白衣軍方面,始終沒有答覆。無論女真人方面多麼的著急,白衣軍方面,卻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繼續進行戰爭的準備。越來越多的白衣軍部隊,出現在遼東。越來越多的戰備物資,也出現在遼東。女真人的探子,幾乎每天都會發現,他們面對的敵人,又比昨天更加的強大了。白衣軍和大金軍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遲虎的藉口是,徐興夏遠在西域,無法及時的聯絡溝通。至於他到底有沒有將女真人的請求,送到徐興夏那裡去,就只有天才知道了。女真人除了在背後狠狠的詛咒遲虎不厚道之外,也沒有別的能耐了。什麼?一言不合就開打?遲虎就盼望著呢!
既然白衣軍方面都沒有明確的答覆,朝鮮人更加不會插手。朝鮮人對於派兵協助白衣軍作戰,表現得十分的積極,一心一意的想要在白衣軍的面前,討一個好的印象。這種積極的表現,在外人看來,明顯帶有獻媚的性質,簡直是有點噁心了。可是,誰也不敢說什麼。你想要向白衣軍獻媚,還得看看有沒有機會呢!
南京朝廷也是很懂事的,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他們對女真人的使者,只有一個做法,那就是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