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時候,只要是千人以上的小鬼子出動,肯定會攜帶九二步兵炮的。為此,中**民可是吃了不少的苦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畢懋康還主持了另外一種武器的研製工作,那就是火箭筒。這玩意兒對於木質工事,那是相當的有效。一炮過去,工事可以輕鬆的被摧毀。從測試結果看它的目標指向xìng相當好,可以輕鬆的摧毀百米範圍內的堅固工事,彌補野戰炮和迫擊炮在某些方面的缺陷。
火箭筒的技術含量,相對來說,也不是很高。反正,徐興夏需要的,又不是很遠的射程,一百米就足夠了。關鍵是它的彈藥威力要大要有足夠的力量將碉堡之類的工事摧毀。火箭筒完全是為了和迫擊炮、乃毫米山炮配合使用的。在這樣的火力組合面前,無論是多麼堅固的工事,都會被打成渣的。
後世解放軍曾經大量使用的“40火”,就是一種口徑為40毫米的火箭筒。它的威力,足可以摧毀二戰時期的任何一種坦克。在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的年代,40毫米口徑的火箭筒,威力已經很強了,足夠摧毀目前已知的任何堅固目標。
徐興夏本來還準備研究機槍什麼的後來想想還是算了。倒不是技術難度太大,而是很不划算。如果白衣軍裝備機槍的話,後勤壓力太大了。事實上人手一隻漢式步槍,已經是非常逆天的存在了。即使面對潮水般的**狂熱者,也可以輕鬆取勝。
正月初六,徐興夏是無線電實驗室檢查。要說無線電的作用,絕對是劃時代的。它將拉開資訊傳遞的新概念。明朝末年的資訊傳遞,主要還是依靠快馬。即使是在西洋列強那邊,傳遞資訊也同樣依靠快馬。如果是海上傳遞資訊,那就更加慢了。
從中國的最北端到最南端,如果依靠快馬傳遞訊息的話,至少需要大半個月的時間。
如果是從最西面傳遞到最東面,估計需要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特別是在西部地區,道路情況不好,戰馬的速度快不起來,傳遞資訊需要的時間,就更加的久了。
當初,安祿山在范陽起兵造反,范陽方面,派遣出去的傳令兵,一路飛馳,不知道跑死了多少匹馬,也用了六天的時間,才將訊息傳到長安。但是,如果使用無線電的話,瞬間就到了。有六天的時間做準備,估計李隆基也不會那麼手忙腳亂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傳遞的重要xìng,變得越來越突出。陸地上的傳輸,暫且不說,海洋上的傳輸,才是最最關鍵的。由於大海的阻隔,想要從海洋上將訊息傳遞回來,又或者是在海洋上的不同船隻之間,傳遞資訊的話,非常的困難。
想要在海上調集兵力,那簡直是太不可能了。哪怕兩支艦隊相隔可能不到三十里,如果沒有事先約好,也是根本無法協調的。它們,只會華麗麗的擦身而過。就好像是倒黴的拿破崙,如果有無線電幫助調集軍隊的話,估計他是絕對不可能在滑鐵盧戰敗的。
可能有人會說,海上不是有旗語嗎?是的,海上的確是有旗語。但是,旗語,只能傳遞最常用的資訊。一些特別的,沒有事先約好的,又或者是比較長的資訊,是根本無法傳遞的。特別是在jī烈的戰鬥中,硝煙瀰漫,能見度有限,炮聲隆隆,貼著耳朵說話都聽不到,更加無法使用旗語和聲音來傳遞訊息了。
在目前的大規模海戰中,戰艦和戰艦之間,要傳遞某些特別的資訊的話,簡直是難比登天。指揮官必須將資訊交給專門的通訊參謀,然後委派這個通訊參謀,乘坐專門的快船,跑到目標戰艦上,才能完成資訊的傳遞。如果在一片的混亂中,出現什麼差錯的話,訊息就石沉大海了。事實上,在jī烈的海戰中,誰能保證這個通訊參謀的安全?誰又能保證他一定可以將資訊保安的送達?
“你們還需要什麼條件?還需要什麼人員?還需要多少資金?我統統都可以解決!”徐興夏毫不猶豫的說道。
只可惜,無線電實驗室的人,也無法給徐興夏一個滿意的答案。老實說,無線電這玩意兒,對於他們來說,完全就是陌生的存在啊。在徐興夏到來之前,他們根本連無線電三個字都沒有聽說過。就是這個實驗室,也是徐興夏手把手的建設起來的。
他們根本就沒有理論知識的支撐,只能是依靠徐興夏的指點,然後藉著一股蠻勁,在不斷的,反覆的試驗,希望撞大運將無線電折騰出來。當然,這也不能說完全是錯了。最起碼,他們的大方向是正確的。至於是否能撞大運,就真的是看他們的運氣了。
正月初七,徐興夏接到來自哈密衛的情報,說是葉爾羌王國的軍隊,對哈密衛地區,發起了瘋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