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沈一貫的想法,這個人應該是第一,然後進入朝廷,成為他的幫手,可是葉向高的出現,卻打亂了沈一貫的部署。 於是,沈一貫準備讓葉向高落榜,至少也不能讓他名列前茅。 而且他認定,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他就是這次考試的主考官。 但是很可惜,他沒有成功,因為一個更牛的人出面了。 '1365' 主考官固然大,可再大,也大不過首輔。 葉向高雖然沒有關係,卻有實力。文章寫得實在太好,好到其他考官不服氣,把這事捅給了申時行,申大人一看,也高興得不行,把沈一貫叫過去,說這是個人才,必定錄取! 這回沈大人鬱悶了,大老闆出面了,要不給葉向高飯碗,自己的飯碗也難保,但他終究是不服氣的,於是昀終結果如下: 葉向高,錄取,名列二甲第十二名。 這是一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結果,因為若要整人,大可把葉向高同志打發到三甲,就此了事,不給狀元,卻又給個過得去的名次,實在讓人費解。 告訴你,這裡面學問大了。
葉向高黃了自己的算盤,自然是要教訓的。但問題是,這人是申時行保的,申首輔也是個老狐狸,如果要敷衍他,是沒有好果子吃的,所以這個面子不但要給,還要給足。而二甲十二名,是昀恰當的安排。
因為根據明代規定,一般說來,二甲十二名的成績,可以保證入選庶吉士,進入翰林院,但這個名次離狀元相當遠,也不會太風光,噁心下葉向高,的確是剛剛好。 但不管怎麼說,葉向高還是順順當當地踏上了仕途。此後的一切都很順利,直到十五年後。 萬曆二十六年(1598),就在這一年,葉向高的命運被徹底改變,因為他等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此時皇長子朱常洛已經出閣讀書,按照規定,應該配備講官,人選由禮部確定。 眾所周知,雖說朱常洛不受待見,但按目前形勢,登基即位是遲早的事,只要拉住這個
靠山,自然不愁前程。所以訊息一出,大家走關係拉親戚,只求能混到這份差事。
葉向高走不走後門我不敢說,運氣好是肯定的,因為決定人選的禮部侍郎郭正域,是他的老朋友。 名單定了,報到了內閣,內閣壓住了,因為內閣裡有沈一貫。 沈一貫是個比較一貫的人,十五年前那檔子事,他一直記在心裡,講官這事是張位負責,但沈大人看到葉向高的名字,便心急火燎跑去高聲大呼: “閩人豈可作講官?! ” 這句話是有來由的,在明代,福建一向被視為不開化地帶,沈一貫拿地域問題說事,相當陰險。 '1366' 張位卻不買賬,他也不管你沈一貫和葉向高有什麼恩怨,這人我看上了,就要用! 於是,在沈一貫的磨牙聲中,葉向高正式上任。 葉講官不負眾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在教書的同時,和太子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 根據種種史料反映,葉先生應該是個相當靈活的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他還廣交了不少朋友,比如顧憲成,比如趙南星。 老闆有了,朋友有了,地位也有了,萬事俱備,要登上拿昀高的舞臺,只欠一陣東風。 一年後,風來了,卻是暴風。 萬曆二十七年(1601),首輔趙志皋回家了,雖然沒死,也沒退,但事情是不管了,張位也走了,內閣,只剩下了沈一貫。 缺了人就要補,於是葉向高的機會又來了。 顧憲成是他的朋友,朱常洛是他的朋友,他所欠缺的,只是一個位置。 他被提名了,昀終卻未能入閣,因為內閣,只剩下了沈一貫。 麻煩遠未結束,內閣首輔沈一貫大人終於可以報當年的一箭之仇了,不久後,葉向高被調出京城,到南京擔任禮部右侍郎。 南京禮部主要工作,除了養老就是養老,這就是四十歲的葉向高的新崗位,在這裡,他
還要呆很久。 很久是多久?十年。 這十年之中,朝廷裡很熱鬧,冊立太子、妖書案,搞得轟轟烈烈。而葉向高這邊,卻是
太平無事。 整整十年,無人理,無人問,甚至也無人罵、無人整。 葉向高過得很太平,也過得很慘,慘就慘在連整他的人都沒有。 對於一個政治家而言,昀痛苦的懲罰不是免職、不是罷官,而是遺忘。 葉向高,已經被徹底遺忘了。 一個前程似錦的政治家,在政治生涯的黃金時刻,被冷漠地拋棄,對葉向高而言,這十
年中的每一天,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