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1 / 4)

實在東西也沒法回去,日方決定繼續談判,平分朝鮮是不指望了,能撈多少是多少。 日軍的談判底線大抵如此,而在他們看來,事到如今,明軍多少也會讓一兩步。 會談進行得十分順利,雙方互致問候完畢,經過討價還價,達成了如下意見: 首先,明朝派遣使者,前往日本會見豐臣秀吉。其次,明軍撤出朝鮮,日軍撤出王京(當

時尚未撤出)。昀後,日本交還朝鮮被俘王子官員。 沈惟敬帶著談判意見回來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一次,李如松和宋應昌都毫不猶豫地表示同意。 沈惟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悅,他認為,一切都將在自己安排下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

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但他並不知道,所謂談判和執行,那完全是兩碼事。 在第一次談判時,明軍只是為了爭取時間,壓根兒不打算要真談判,而這一次……,似

乎也沒這個打算。 因為在戰後,宋應昌曾在給皇帝的奏疏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夫倭酋前後雖有乞貢之稱,臣實假貢取事,原無真許之意。 ”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日本人是想談和的,但我是忽悠他們的,您別當真。 '1234' 這就是說,明軍從上到下,是萬眾一心,排除萬難,要把忽悠進行到底了。 但協議畢竟還是簽了,簽了就得執行,而接下來,李如松用行動證明了這樣一點:他除

了會打仗,搞政治也是把好手。 根據協議,明軍要撤出朝鮮,但李如松紋絲不動,反而燒掉了日軍的糧倉,端掉了對方的飯碗。 日軍是真沒辦法了,打不過又鬧不起,明知李如松是個不守信用的傢伙,偏偏還不敢得罪他,就當吃了個啞巴虧,硬著頭皮派出使者。那意思是,你不撤我認了,但互派使者的事,

麻煩你還是給辦了吧。

在這一點上,李如松還是很夠意思的,他隨即派出謝用梓與徐一貫兩人,隨同沈惟敬一起,前往日軍大營。

小西行長十分高興,因為自從談判開始以來,他遇到的不是大混混(沈惟敬),就是大忽悠(李如松的使者),感情受到了嚴重的傷害,現在對方終於派出了正式的使者,實在是可喜可賀。

但他不知道的是,明朝派來的這兩位所謂使者,謝用梓是參將,徐一貫是遊擊,換句話說,這兩人都是武將,別說搞外交,識不識字那都是不一定的事。 之所以找這麼兩個丘八去談判,不是明朝沒人了,而是李如松根本就沒往上報。 這位仁兄接到日軍要求後,想也沒想,就在軍中隨意找了兩人,大筆一揮,你們倆就是使者了,去日本出差吧。 現在忽悠你們,那是不得已,老子手裡要是有兵,早就打過去了,還談什麼判?! 李如松沒當真,但日本人當真了,萬曆二十一年(1593)五月中旬,小西行長帶領沈惟敬、謝用梓以及徐一貫前往日本,會見豐臣秀吉,進行和談。 對於明朝使臣的來臨,豐臣秀吉非常高興,不但熱情接待,管吃管住,會談時更是率領各地諸侯權貴到場,親自參加,張燈結綵,搞得和過節一樣,儀式十分隆重。 當沈惟敬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他明白:這下算是忽悠大了。 雖然日本人糊里糊塗,但一路過來,他已經很清楚,身邊的這兩位使者到底是什麼貨色。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挺下去了。 '1235' 沈惟敬就此開始了談判,雖然從名義上講,謝用梓和徐一貫才是正牌使者,但這兩個大老粗連話都說不利索,每次開會口都不敢開,只能指望沈惟敬忽悠了。 於是每次開會之時,大致都是這麼一副場景:豐臣秀吉滿開激情,口若懸河,謝用梓、徐一貫呆若木雞、一言不發,沈惟敬隨口附和,心不在焉。所謂的外交談判,其實就是扯淡。 就這麼個扯淡會,竟然還開了一個多月,直到六月底,才告結束。 在談判終結的那一天,豐臣秀吉終於提出了日方的和平條件,該條件也再次證明了這樣一點:

豐臣秀吉,是個貪婪無恥、不可救藥的人渣。 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明朝將公主嫁為日本后妃。 二、明朝和日本進行貿易,自由通商。 三、明朝和日本交換誓詞,永遠通好。 四、割讓朝鮮四道,讓給日本。 五、朝鮮派出王子大臣各一人,作為人質,由日方管理。 六、返還朝鮮被俘的兩位王子 七、朝鮮宣誓永不背叛日本。 在這份所謂的和平條款中,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