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 衝進去後,才發現事情壞了。 一天前,查大受得意樣樣地發出了捷報,事實上,他也確實打了勝仗,殺了人家幾百口子,還不肯罷休,非要全殲不可,結果追著追著,追出問題來了。 要知道,這是在王京附近,就算日軍再怎麼怕事,好歹也是大本營,有好幾萬人,你帶三千多人過來鬧事,還想趕盡殺絕,實在是有點過分了。
於是緩過勁來的日軍開始穩住陣腳,發動反擊,據史料記載,此時聚集在碧蹄館的日軍來源複雜,除第一軍外,還有第四軍、第六軍、第八軍若干,基本上在附近的,能來的,全都跑來了(悉眾而來)。
由於之前日軍表現過於疲軟,查大受根本沒把他們放在眼裡,等到他砍過癮,追夠本,才驚奇地發現,自己已經被包圍了。
殺退一批,又來一批,到二十七日晨,外圍日軍人數已達兩萬,查大受這才明白大事不好,左衝右衝無法突圍,派人求援也沒指望,於是心一橫,抱定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的精神,帶領士兵與日軍殊死血戰。
就在這時,李如松衝進來了。 這也算是“他鄉遇故知”了,查大受卻沒有絲毫喜悅,因為眼下這種環境,在兵法中基本屬於“死地”,而他是李成梁的家丁,看著李如松長大,感情十分深厚,如果因為自己的疏忽,把李如松的命也搭了進來,別說活著回去,就算到了閻王那裡,也不好意思見李成梁。 日軍的反應也相當迅速,很快發現衝進來的這支隊伍人數並不多,於是在短暫混亂後,便開始堵塞缺口,重組包圍圈。 看著漫山遍野的日軍,李如松明白,自己這次是衝錯了地方,一般說來,在目前敵眾我
寡的情況下,他有兩個選擇: 其一是趁日軍包圍圈尚未圍攏,突圍出去,然後逃走。 其二,與查大受合兵,尋找有利地形防守,等待援軍。 包圍圈的缺口越來越小,四千人的生死,只在李如松的一念之間。 在片刻猶豫之後,李如松做出了抉擇——第三種抉擇。 '1227' 李如鬆手持長儀,面對全軍,發出了怒吼: “全軍攻擊!如敢畏縮不前者,斬! ” 這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