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太大,結黨營私,絕不可留。 這就是溫體仁的詭計,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透過這個圈套,他騙過了崇禎,除掉了錢謙益,所有的人都被他矇在鼓裡,至少他自己
這樣認為。 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這場辯論的背後,真正的勝利者,是另一個人——崇禎。 其實溫體仁的計謀,崇禎未必不知道,但他之所以如此配合,是因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
的機會。 當時的朝廷,東林黨實力很強,從內閣到言官,都是東林黨,雖說就工作業績而言,比閹黨要強得多,但歸根結底,也是個威脅,如此下去再不管,就管不住了。 現在既然溫體仁跳出來,主動背上黑鍋,索性就用他一把,敲打一下,提提醒,換幾個
人,阿貓阿狗都行,只要不是東林黨,讓你們明白,都是給老子打工的,老實幹活! '1643' 當然明白人也不是沒有,比如黃宗羲,就是這麼想的,還寫進了書裡。
但搞倒了錢謙益,對溫體仁而言,是純粹的損人不利已,因為他老兄太過討嫌,沒人推舉他,鬧騰了半天,還是消停了。 消停了一年,機會來了,機會的名字,叫袁崇煥。 畫了一個圈,終於回到了原點。 之後的事,之前都講了,袁督師很不幸,指揮出了點問題,本來沒事,偏偏和錢龍錫拉上關係,就這麼七搞八搞,自己進去了,錢龍錫也下了水。 在很多人眼裡,崇禎初年是很亂的,錢謙益、袁崇煥、錢龍錫、作弊、通敵、下課。 現在你應該明白,其實一點不亂,事實的真相就是這麼簡單,只有兩個字——利益,周延儒的利益,溫體仁的利益,以及崇禎的利益。 錢謙益、袁崇煥、還有錢龍錫,都是利益的犧牲品。 而這個推論,有一個昀好的例證。袁崇煥被殺掉後,錢龍錫按規定,也該幹掉,死刑批了,連刑場都備好,家人都準備收屍了,崇禎突然下令:不殺了。 關於這件事,許多史書上都說,崇禎皇帝突然覺悟。 我覺得,持這種觀點的人,確實應該去覺悟一下,其實意思很明白,教訓教訓你,跟你開個玩笑,臨上刑場再拉下來,很有教育意義。 周延儒和溫體仁終究還是成功了,崇禎三年(1630)二月,周延儒順利入閣,幾個月後,溫體仁入閣。
溫體仁入閣,是周延儒推薦的,因為崇禎昀喜歡的,就是周延儒。但周兄還是很講義氣,畢竟當年全靠溫兄在前面踩雷,差點被口水淹死,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拉兄弟一把,是應該的。
其實就能力而言,周延儒和溫體仁都是能人,如果就這麼幹下去,也是不錯的,畢竟他們都是惡人,且手下並非善茬,換個人,估計壓不住陣。 但所謂患難兄弟,基本都有規律,拉兄弟一把後,就該踹兄弟一腳了。 昀先開踹的,是溫體仁。 錢龍錫被皇帝赦免後,第一個上門問候的,不是東林黨,而是周延儒。 周兄此來的目的,是邀功。什麼皇上原本很生氣,很憤怒,很想幹掉你,但是關鍵時刻,我挺身而出,在皇帝面前幫你說了很多好話,你才終於脫險云云。
這種先挖坑,再拉人,既做婊子,又立牌坊的行為,雖很無聊,卻很有效,錢龍錫很感動,千恩萬謝。 '1644' 周延儒走了,第二個上門問候的來了,溫體仁。 溫體仁的目的,大致也是邀功,然而意外發生了。 因為錢龍錫同志剛從鬼門關回來,且經周延儒忽悠,異常激動,溫兄還沒開口,錢龍錫就如同連珠炮般,把監獄風雲,脫離苦海等前因後果全盤托出。 特別講到皇帝憤怒,周延儒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時,錢龍錫同志極為感激,眼淚嘩嘩地流著。 溫體仁安靜地聽完,說了句話。 這句話徹底止住了錢龍錫的眼淚: “據我所知,其實皇上不怎麼氣憤。 ” 啥?不氣憤?不氣憤你邀什麼功?混蛋! 所以錢龍錫氣憤了。類似這種事情,自然有人去傳,周延儒知道後,也很氣憤——我拉你,你踹我? 溫體仁這個人,史書上的評價,大都是八個字:表面溫和,深不可測。 其實他跟周延儒的區別不大,只有一點:如果周延儒是壞人,他是更壞的壞人。 對他而言,敵人的名字是經常換的,之前是錢謙益,之後是周延儒。 所以在搞倒周延儒這件事上,他是個很堅定,很有毅力的人。 不久之後,他就等到了機會,因為周延儒犯了一個與錢謙益同樣的錯誤——作弊。 崇禎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