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什麼錯?! ” 旁邊的周嘉謨連忙打圓場: “方先生(方從哲)是好意。 ” 可到楊先生這裡,好意也不好使: “知道是好意,怕我被人打死,要得了傷寒,幾天不出汗,也就死了,死有什麼可怕!但要我認錯,絕無可能!” 就這樣,楊漣雄赳赳氣昂昂地進了宮,雖然他知道,前方等待著他的,將是錦衣衛的大棍。 '1410' 那位躺在床上,病得奄奄一息的皇帝陛下非但沒有發火,反而和顏悅色說了這樣一句話 “國家的事情,全靠你們盡心為我分憂了。 ” 雖然稱呼是複數,但他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睛只看著楊漣。 這之後,他講了許多事情,從兒子到老婆,再到鄭貴妃,昀後,他下達了兩條命令: 一、趕走崔文升。 二、收回封鄭貴妃為太后的諭令。 這意味著,皇帝陛下聽從了楊漣的建議,毫無條件,毫無抱怨。 當然,對於他而言,這只是個順理成章的安排。 但他絕不會想到,他這個無意間的舉動,將對歷史產生極重要的影響。 因為他並不知道,此時此刻,在他對面的那個人心中的想法。
從這一刻起,楊漣已下定了決心——以死相報。 一直以來,他都只是個小人物,雖然他很活躍,很有抱負,聲望也很高,他終究只是小人物。 然而眼前的這個人,這個統治天下的皇帝,卻毫無保留地尊重,並認可了自己的情感、
抱負,以及純粹。 所以他決定,以死相報,至死不休。 這種行為,不是愚忠,不是效命,甚至也不是報答。 它起源於一個無可爭議,無可辯駁的真理: 士為知己者死。 這一天是萬曆四十八年(1620)八月二十二日,明光宗活在世上的時間,還有十天。 這是晚明歷史上昀神秘莫測的十天。一場更為狠毒的陰謀,即將上演。 八月二十三日 內閣大學士劉一璟、韓曠照常到內閣上班,在內閣裡,他們遇見了一個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李可灼,時任鴻臚寺丞,他來這裡的目的,是要進獻“仙丹”。 此時首輔方從哲也在場,他對這玩意興趣不大,畢竟皇帝剛吃錯藥,再亂來,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