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公文紙紛至沓來,堆積如山,足夠把魏忠賢埋了再立個碑。
眼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許多原先是閹黨的同志也坐不住了,唯恐局勢變化自己墊背,一些人紛紛倒戈,掉頭就罵魏公公,搞得魏忠賢極其狼狽。
事實證明,廣大人民群眾對魏忠賢的憤怒之情,就如同那滔滔江水,延綿不絕。搞得連深宮之中的皇帝,都聽說了這件事,專門找魏忠賢來問話,到了這個地步,事情已經瞞不住了。
楊漣沒有想到,自己的義憤之舉,竟然會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在他看來,照此形勢發展,大事必成,忠賢必死。 然而有一個人,不同意楊漣的看法。 在寫奏疏之前,為保證一擊必中,楊漣曾跟東林黨的幾位重要人物,如趙南星、左光斗透過氣,但有一個人,他沒有通知,這個人是葉向高。 由始至終,葉向高都是東林黨的盟友,且身居首輔,是壓制魏忠賢的昀後力量,但楊先生就是不告訴他,偏不買他的帳。 因為葉向高曾不只一次對楊漣表達過如下觀點: 對付魏忠賢,是不能硬來的。 '1495' 葉向高認為,魏忠賢根基深厚,身居高位,且內有奶媽(客氏),外有特務(東廠),以東林黨目前的力量,是無法扳倒的。 楊漣認為,葉向高的言論,是典型的投降主義精神。 魏忠賢再強大,也不過是個太監。他手下的那幫人,無非是烏合之眾,只要能夠集中力量,擊倒魏忠賢,就能將閹黨這幫人渣一網打盡,維持社會秩序、世界和平。 更何況,自古以來,邪不勝正。 邪惡是必定失敗的!基於這一基本判斷,楊漣相信,自己是正確的,魏忠賢終究會被摧毀。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邪不勝正是靠譜的,但楊漣不明白,這個命題有個前提條件——時間。
其實在大多數時間裡,除去超人、蝙蝠俠等不可抗力出來維護正義外,邪是經常勝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