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無賴,無賴從來不講規則,他不但要搶魏朝的女朋友,還要他的命。天啟元年(1620),在客氏的配合下,魏朝被免職發配,並在發配的路上被暗殺。 魏忠賢之所以能夠除掉魏朝,是因為王安。 作為三朝元老太監,王安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頂點,現在的皇帝,乃至於皇帝他爹,都是他扶上去的,加上東林黨都是他的好兄弟,那真是天下無敵,比東方不敗猛了去了。 可是王安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喜歡高帽子。 高帽子,就是拍馬屁。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真可謂是至理名言,無論這人多聰明,多精明,只要找得準,拍得狠,都不堪一擊。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我們就知道,馬屁,是有聲音的。 但魏忠賢的馬屁,打破了這個俗套,達到馬屁的昀高境界——無聲之屁。
'1478' 每次見王安,魏忠賢從不主動吹捧,也不說話,只是磕頭,王安不叫他,他就不去,王安不問他,他就不說話。王安跟他說話,他不多說,弁度謙恭點到即止。 他不來虛的,盡搞實在的,逢年過節送東西,還是猛送,禮物一車車往家裡拉。於是當
魏朝和魏忠賢發生爭鬥的時候,他全力支援了魏忠賢,趕走了魏朝。 但他並不知道,魏忠賢的目標並不是魏朝,而是他自己。 此時的魏忠賢已經站在了門檻上,只要再走一步,他就能獲取至高無上的權力。 但是王安,就站在他的面前。必須剷除此人,才能繼續前進。 跟之前對付魏朝一樣,魏忠賢毫無思想障礙,朋友是可以出賣的,上級自然可以出賣,
作為一個無賴、混混、人渣,無時無刻,他始終牢記自己的本性。 可是怎麼辦呢? 王安不是魏朝,這人不但地位高,資格老,跟皇帝關係好,路子也猛,東林黨的楊漣、
左光斗都經常去他家串門。 要除掉他,似乎絕無可能。 但是魏忠賢辦到了,用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 天啟元年(1620),司禮監掌印太監盧受因為犯了事,被罷免了。 在當時,盧受雖然地位高,勢力卻不大,所以這事並不起眼。 王安,正是栽在了這件並不起眼的事情上。 前面講過,在太監裡面,昀牛的是司禮太監,包括掌印太監一人,秉筆太監若干人。 作為司禮監的昀高領導,按照慣例,如職位空缺,應該由秉筆太監接任。在當時而言,
就是王安接任。 必須說明,雖然王安始終是太監的實際領導,但他並不是掌印太監,具體原因無人知曉。
可能是這位仁兄知道槍打出頭鳥,所以死不出頭,想找人去頂缸。 但這次不同了,盧受出事後,昀有資歷的就剩下他,只能自己幹了。 但魏忠賢不想讓他幹,因為這個位置太過重要,要讓王安坐上去,自己要出頭,只能等
下輩子了。
可是事實如此,生米做成了熟飯,魏忠賢無計可施。 王安也是這麼想的,他打點好一切,並接受了任命。按照以往的慣例,寫了一封給皇帝的上疏。主要意思無非是我無才無能,幹不了,希望皇上另找賢能之類的話。 接受任命後,再寫這些,似乎比較虛偽,但這也是沒辦法,在我們這個有著光榮傳統的
地方,成功是不能得意的,得意是不能讓人看見的。 幾天後,他得到了皇帝的回覆:同意,換人。 '1479' 王安自幼入宮,從倒馬桶幹起,熬到了司禮監,一向是現實主義者,從不相信什麼神話。
但這次,他親眼看見了神話。 寫這封奏疏,無非是跟皇帝客氣客氣,皇帝也客氣客氣,然後該幹嘛幹嘛,突然來這麼一槓子,實在出人意料。 但更出人意料的是,沒過多久,他就被勒令退休,徹底趕出了朝廷。而那個他親手捧起的朱由校,竟然毫無反應。 魏忠賢,確實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在苦思冥想後,他終於找到了這個不是機會的機會:你要走,我批准,實在是再自然不過。 但這個創意的先決條件是,皇帝必須批准,這是有難度的。因為皇帝大人雖說喜歡當木
工,也沒啥文化,但要他下手坑捧過他的王公公,實在需要一個理由。 魏忠賢幫他找到了這個理由:客氏。 乳母、保姆、外加還可能有一腿,憑如此關係,要他去辦掉王公公,應該夠了。 王安失去了官職,就此退出政治舞臺,悽慘離去。此時他才明白,幾十年的宦海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