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孟不愧硬漢本色,跟皇帝吵了好幾天,加上溫體仁煽風點火,竟然也被免了。 其實這些倒無所謂,在道上混的,整個把人,搞點陰謀,也沒什麼,這種事,當年張居正也沒少辦,之所以是奸臣,是因為他不辦事。 崇禎登基以來,幹過很多事,平亂、抗金、整頓,忙完這邊又忙那邊,而溫體仁上臺以來,就只幹一件事——個人進步。
為了個人進步,他很精明,坑了錢龍錫,坑了周延儒,坑了文震孟,坑了所有的擋路或可能擋路的人。 為了個人進步,他除了精明外,有時還很傻——裝傻。 有一次,崇禎把他找來,有件事情要問他的看法,溫體仁當即回答:不知道。 崇禎隨即追問,為何不知道。 溫體仁回答:臣本愚笨(原話),只望皇上聖裁。 為了個人進步,他很團結同志,很合群,為了整倒錢龍錫,他拉攏了周延儒,兩人齊心合力,還把錢謙益同志送回了家。
當然,為了個人進步,他有時也不合群,很孤獨,比如他對老朋友周延儒下手時,很乾脆,沒有絲毫猶豫,整人太多,多年家裡鬼都不上門,還經常跟崇禎說,我不結黨,所以孤獨。
明明很陰險,很狡猾,很噁心人,還動不動就說我很耿直,我很愚蠢,很能促進食慾。 能人,兼職奸人,昀奸的能人,是奸人,昀能的奸人,還是奸人。 鑑定完畢。 在當時朝廷裡,只是混過幾年的,大致都知道溫體仁同志的本性,換句話說,都知道他
是個奸人。 可是知道沒用,因為溫體仁先生是個能幹的奸人,而且深得皇帝信任,誰都告不倒,時人有云:崇禎遭瘟(溫)。而且他本人心黑手狠兼皮厚,在朝廷混了多年,就快修煉成妖了,實在無人可比。 俗語有云,佔著茅坑,不拉屎。客觀地說,在內閣大臣的位置上,溫體仁的行為並不符合這句話,確切地說,他佔著茅坑,只拉屎。 外敵入侵,內亂不止,誠此危急存亡之秋,溫體仁同志孜孜不倦,為了自己而奮鬥,整人、挖坑,忙得不亦樂乎,如果讓他繼續折騰,大明可以提前關門 但不知是氣數未盡,還是墳裡的朱重八發威,天下無敵的溫體仁,終究還是等來了敵人
——一個他曾戰勝過的敵人。 '1731' 自打辯論會上掉進溫體仁的大坑,被趕回家,錢謙益已經在家呆了八年。八年裡,除了
看人種地(他是地主),主要的娛樂,就是寫詩。
這些詩大都收入他的文集,可以找來看看,心理效果明顯,心情好時看,可以抑鬱,心情不好時看,可以去自殺。 詩的主要意思,基本比較雷同,什麼我很後悔,我要歸隱,我白活了,我沒意思,反正一句話,我這一輩子,是走了黑道。 畢竟家裡蹲了七八年,有點怨氣很是正常,但錢謙益同志還是說錯了,他走的黑道,還沒有黑到頭。 崇禎十年(1637),在家看人種地的錢謙益突然聽說,有一個叫張漢儒的當地師爺,寫了份狀子告他。 要知道,錢大人雖說在上面混得很差,但到地方,還是比較惡霸的,小小師爺鬧事,容易擺平。 然而沒過幾天,他就迎來了幾位從京城來的客人——幾位來抓他的客人。 在被押解的路上,錢謙益才搞明白,原來那位師爺的狀子,是告御狀。
這個世上,但凡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但凡鬥爭,就有譜,包括政治鬥爭。一般說來,把對手弄到偏遠山區,回家養老,也就夠本了,沒必要趕盡殺絕,但這事,也因人而異,比如溫體仁,就是個沒譜的人。
要麼是他太過得意,或者太恨錢謙益,總之他沒打算按著譜走,某天突然心血來潮,想起在那遙遠的江南,還有個沒被整死的錢謙益。 沒整死,就往死裡整。 但他畢竟位高權重,如果要自己動手,傳出去實在太丟面子,而且容易留下把柄,所以他決定,借儀殺人。 他借到的儀,就是張漢儒。 之所以找到張漢儒,因為這人是個衙門師爺,小人物,無論如何,跟內閣首輔,都是扯不上關係的,而且張師爺長期在法律界工作,對拍黑磚之類的工作非常熟悉,且樂此不疲。 果然,接到工作指示後,張師爺連夜工作,寫出了一份狀子。 所謂小人物,在寫狀子這點上,是不恰當的。當年大人物楊漣告魏忠賢,總共二十四條大罪,而張師爺告錢謙益的罪狀,有五十八條。 '1732'
這五十八條罪狀,堪稱經典之作,包括貪汙、受賄、走私、通敵、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