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偏就沒有結。 因為溫體仁又來了。 溫首輔以為錢謙益必死,沒想到過了幾天,竟然連曹化淳都折騰進來了,這樣下去,事情就黃了,既然幹了,就幹到底,所以他決定,連曹化淳一起整。 '1734' 他先散佈訊息,說錢謙益跟曹化淳合夥,然後還找了個證人,讓他出面,指證錢謙益給曹化淳行賄,昀後為萬無一失,他還請了假。 每次但凡要整人時,溫體仁就會請假,回家待著,這意思是在我請假期間,發生的任何事情,我既不知道,也不在場,事完了,拍拍屁股再去上班。 其實對溫體仁而言,錢謙益死,還是不死,都沒多大關係,反正就政治地位而言,錢地主已經是個死龍套。 可做可不做的好事,昀好做,可做可不做的壞事,昀好不做。可惜,溫體仁同志沒有這個覺悟。 在他看來,錢謙益已經是個平民,而袒護錢謙益的曹化淳,不過是個司禮太監,作為內閣首輔,要辦這兩個人,是很容易的。 可惜他不知道,曹化淳這個人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他的想象。 因為曹化淳非但是太監,還有特務背景,他原本在東廠幹過,到司禮監後,跟現任東廠提督太監王之心是哥們,關係很鐵。 而今溫大人竟拿他開儀,實在是搞錯了碼頭。曹公公勃然大怒,立刻跑到東廠,找到王之心,商量對策,畢竟溫體仁老奸巨猾,無懈可擊,要徹底搞倒他,必須想個辦法。
商量半天,辦法有了。
先去找皇帝,主動報告此事,說事情很複雜,後果很嚴重,於是皇帝大人也震驚了,下令嚴查,事情鬧大了。 接下來,就是去抓人,溫體仁是沒法抓的,但張漢儒一干人等,隨便抓,抓回來,就直接丟進東廠。 據說東廠的刑罰,總共有上百種,花樣繁多,能夠讓人恨自己生出來,比什麼測謊儀好用多了,所以但凡丟進這裡的人,都很誠實。
張漢儒之流,似乎也不是什麼鋼鐵戰士。按史料的說法,進來的頭天晚上,曹化淳去審了一次,就審出來了,除了交代本人作案情況外,連幕後主使溫體仁先生的諸多言行,也一起交代了。
曹化淳拿到口供,立馬就奔了崇禎,崇禎看過之後,沉默了很久,然後,他說了四個字:
“體仁有黨! ”
這四個字的意思,用江湖術語解釋:溫體仁,是有門派的。
崇禎是不喜歡門派的,作為武林盟主,任何門派他都不喜歡,像溫體仁這種人見狗嫌的
傢伙,雖然討厭,但用著放心。 然而這件事清楚地告訴他,溫體仁同志也有門派,雖然門派比較小,但再小都是門派。 然後,他拿來了一封奏疏。 '1735' 這封奏疏是溫體仁的辭職信,按照他的傳統,為了徹底表示自己的清白,他寫了這封文
書,說自己身體不好,估計也幫不了皇帝了,希望讓自己回家養老。 類似這種客氣信件,崇禎也會客氣客氣,寫幾句挽留的話,然後該怎麼幹還怎麼幹。 然而這一次,在這封奏疏上,他只寫了三個字。 奏疏送到溫體仁家時,他正在吃飯,他停了下來,等待著以往聽過許多次的客套話。 然而這一次,他只聽到了三個字——放他去。 放他去的意思,大致有以下幾種:滾、快滾、從哪裡來,滾哪裡去。 據說當時就暈了過去。
溫體仁終於倒了,這位聰明絕頂的仁兄,從頂上摔了下來,他落寞地回了家,第二年,死在家鄉。 明代昀後的一位權奸,就此落幕,確實,昀後一個。 天才的計劃
溫體仁下臺,昀受益的人,應該是楊嗣昌。我查了一下,他崇禎十年(1637)三月當兵部尚書,溫體仁是六月走人的,按照溫先生的脾氣,像楊嗣昌這種牛人,不踩下去,是不大可能的。
溫體仁走了,楊嗣昌來了,不久之後,他就將進入內閣,實踐自己天才的計劃。 按照楊嗣昌的計劃,要實現十面張網,現在的人是不夠的,必須再增兵十二萬, 要增兵,就得給錢,按楊嗣昌的演算法,必須增加餉銀二百八十萬兩以上。 這個計劃極為冒險,因為這筆錢楊嗣昌是不出的,崇禎也是不出的,唯一的來源,只能
是找老百姓要,具體說來,就是加租。 比如原先你一年交一百多斤糧食,全家還能豐衣足食,張獻忠、李自成打過來的時候,你可能會出門看熱鬧,然後回家吃飯。然後官府告訴你,加租,每年交兩百斤,結果全家只能吃糠,再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