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巴西小彩龜,讓陶大宇每天定時給花澆水,給小動物餵食。開始時,大宇常常忘了自己的任務,結果花漸漸枯萎,彩龜奄奄一息,漂亮的金魚也死了一條。媽媽這天把大宇喊過來,說:“兒子,你辜負了我對你的信任,讓這些弱小的生命失去了保護。你認為應該怎麼辦?”

陶大宇慚愧地低下了頭,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來堅定地說:“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去用自己的零花錢再買一條金魚。每天一定按時給花澆水、給動物餵食。如果不能做到,你就罰我不準吃飯!”漸漸地陶大宇養成了每天照顧花和動物的習慣,並對它們產生了感情,格外關注和愛護。

操作提示

讓孩子自己承擔過失,看起來似乎有點兒殘酷和不近人情,其實這才是父母深沉的愛。一般來說,當孩子有了過失的時候,恰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不論孩子有什麼過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應該讓他承擔責任,而不是由父母大包大攬。

支招四: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方法示例

日本學者高橋先生在秘魯的一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期間,他的寓所曾和一對美國教授夫婦相鄰。有一天,鄰居家十二歲的小男孩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高橋先生的家門上,打碎了一塊很大的茶色玻璃。事情發生後,小男孩用自己積攢的所有零花錢買了玻璃,帶著玻璃來賠禮道歉,他的父母完全沒有干預這件事。

操作提示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事是他自己的事,他能承擔多少,就讓他承擔多少,絕不能代孩子受過,因為這樣只會助長孩子不負責任的心理。父母要引導孩子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從生活中培養孩子對行為後果負責的習慣。如孩子打哭了同學,讓他自己去道歉;孩子損壞了學校的公物,儘可能讓他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賠償;孩子弄髒了家裡的地面,讓他自己清掃等。

美德九:孝敬長輩

——讓被愛的兒女更懂愛

孝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連父母都不愛,他又怎麼會愛朋友、愛同學、愛老師,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呢?

【教子現場】

江山山是個小學四年級的男生,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自己的床鋪都要媽媽來整理。一天,媽媽生病臥床,要他獨自去樓下的快餐店解決吃飯問題,且讓他自己鋪床。一聽說家務得由自己動手,江山山竟大發雷霆,對著病床上的媽媽破口大罵。

此外,江山山明知下崗的爸爸依靠修理腳踏車僅獲得微薄的收入,花錢卻仍然大手大腳,經常向爸爸索取零花錢,用來上網玩遊戲。而當疲憊的爸爸要他打一盆洗臉水、取一條毛巾時,他要麼以“正在做作業”為由懶得動手,要麼嘟嘟囔囔,沒有好聲氣。 。 想看書來

第2章 教育的根本是教會孩子做人(17)

【專家解析】

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學做人,學處世。做什麼樣的人呢?做孝敬父母的人,做誠實正直的人,做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的人。

家庭內的孝,是指贍養父母,在衣、食、住、行、思想上照顧老人,盡人子之責。家庭外,指尊敬家庭宗親長輩、外戚長者,還指社會上所有長輩。所以孝的內容不僅僅侷限於家庭生活,實現長輩的願望,還包括力求上進,最終報效民族和國家。

儘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長大成人後能夠有孝心,儘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教育孩子時,又往往忽略這方面的內容。

據調查,許多父母對孩子孝敬長輩的要求是很低的。孩子上學離家時能說:“爸媽,我走了,再見!”放學回家見到父母能說:“爸媽好,我回來了。”就相當滿意。如果孩子在拿到好吃的東西時,讓爺爺奶奶、父母先吃,長輩們則覺得孩子非常乖。這是把孝心降低到一般文明禮貌來看待了。有孝心的人固然要講文明禮貌,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正關心父母長輩,在需要為父母長輩付出辛勞時自覺自願,而且形成習慣。

孝心,作為傳統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幸福。有人調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間一代孝敬長輩,孩子就會懂得孝敬父母、祖輩,家庭中不僅長幼有序,而且互相關心,互相寬容,呈現一種溫馨融洽的氣氛,對每個人的身心發展都是有利的。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子女對父母的關心,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