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1 / 4)

小說:中國抗日戰爭史 作者:一半兒

牡諶�鈄�怕凼雋恕短旎省⒕�玖罟�突實壑�淶墓叵怠貳�

文章寫道:“滿洲國皇帝基於天意,即天皇之聖意而即位,因此,必須為皇道聯邦的中心——天皇服務,以天皇之聖意為已心,以此作為即位的條件。”

文章把溥儀與天皇的關係規定為“宛如月亮憑藉著太陽的光芒而散發光輝一樣”。文章威脅說:如果博儀“不以天皇之聖意為己意時”,“則將立即喪失其地位”。文章還就日本天皇的“聖意”如何體現和執行解釋說:“關東軍司令官作為天皇的代理人,必須是皇帝的師傅和監護人。”'〔日〕《現代史資料11·滿洲事變(續)》,美鈴書房,1972年版,第908~911頁。'

文章的這些論調,毫不掩飾他說明溥儀只有甘當奴才,對關東軍司令官百依百順,才能保住皇帝的寶座。從中不難看出日本侵略者的太上皇面貌和偽滿政權的傀儡性質。

(二)加強對偽滿政權的實際控制

一是調整在東北的統治機構。“九·一八”以前,日本在東北的侵略機構存在著“四頭政治”分立的局面,即:關東廳、關東軍司令部、領事館和滿鐵,分別隸屬於日本內閣和陸軍、外務、拓務等省。偽滿政權建立後,為了加強對它的控制,日本侵略者力謀在滿機關的統一。

1934年9月14日,日本內閣決定將在滿機構改為“兩位一體制”,即由關東軍司令官兼任駐滿全權大使,廢除關東廳,在駐滿大使館下設關東局,賦予駐滿大使對滿鐵、電電公司、關東州和鐵路附屬地,以行政監督權。在關東州設州知事。在日本內閣設對滿事務局,由陸軍大臣兼局長。透過改組,統一了日本在東北的多頭政治,實現了以關東軍為中心的軍事法西斯殖民統治。為了加強對偽滿的實際控制,在關東軍司令部內還專門設立了辦事機構——第四科。

二是向偽滿政權派遣官吏或顧問充作骨幹,日本對偽滿政權各級機構的具體操縱與控制,主要是透過派遣日本官吏和顧問實施。在偽滿初期,關東軍規定,偽滿中央政府官吏限額為600人,其中日本官吏佔20%。但一些重要部門日本官吏所佔的比例遠遠超過此限。例如:偽總務廳、國都建設局,日滿官吏比例為7∶3;偽財政部、實業部,日滿官吏比例為6∶4。到1935年5月,日本人官吏增加到3000人,如果算上準官吏,則達到6000人。在偽中央一級機構中,日滿官吏的比例已超過1∶1,象偽國道局日本人官吏竟達90%。在地方機構中,日本人官吏人數也成倍增加。

三是在偽滿皇帝溥儀身旁派駐常任代表。常任代表的任務是指導並支配溥儀按照日本的腔調演傀儡戲。關東軍先後擔任這一職務的有上角利一、中島比多吉、石凡志都磨、吉岡安直等人。其中任職最長的是吉岡安直(1934~1945,由中校升為中將)。此人“九·一八”事變前就在天津與溥儀相識,後回日本任職又與在日本留學的溥儀的弟弟溥傑交往。吉岡對溥儀的支配作用,正如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所迫述的:“吉岡的實際職能就是一根電線,關東軍的每一個意思,都是透過這根電線傳達給我的。我出巡、接見賓客、行禮、訓示臣民、舉杯祝酒,以至點頭微笑,都要在吉岡指揮下行事。我能見什麼人,不能見什麼人,見了說什麼話,以及我出席什麼會,會上講什麼,等等,概聽他的吩咐。我要說的話,大都是他事先用日本式的中國話寫在紙條上的。”'溥儀:《我的前半生》,群眾出版社,1979年版,第354頁。'

在偽皇宮內除吉岡外,還有約1/10的職員是日本人。日本職員都身居宮內要職,操縱宮內大權,就連溥儀的詔書和敕語也由通曉漢文的日本職員包辦。溥儀的任務只是每天按照日本人的意旨,在各種文書上畫大大小小的“可”字。

四是利用總務廳、次長制和火曜會控制偽滿政府。根據偽滿《國務院官制》規定,總務廳系偽國務院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處理偽總理直接掌管的“部內的機密人事、主計及需用的有關事項”。但關東軍卻在偽滿中央機構中“推行總務廳中心主義,強化總務廳的人事統制權。”'〔日〕《現代史資料11·滿洲事變(續)》,美鈴書房,1972年版,第920頁。'

1937年,日本人又在總務廳下設內務、外務、興安三個局,企圖以總務廳為中心,謀求偽國務院的集中統一。這樣,屬偽國務院管轄的總務廳,實際控制著偽國務院;屬偽國務總理領導的日本人總務廳長,卻事事凌駕於偽總理之上。

於是,總務廳便成了關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