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編成4個師12個團,建制如下:
第1師:師長 馬德山 政治部主任:徐光海
第2師:師長 張傳福(陳紹賓代) 政治部主任:張興德
第3師師長周雲峰(後叛變) 政治部主任:周雲峰(兼)
第4師:師長 戴鴻賓(兼) 政治部主任:吳玉光
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成立
隨著北滿地區抗聯第3、第6軍和其他抗日武裝的不斷壯大及游擊區的不斷擴充套件,給北滿地區的黨組織提出了加強統一領導的要求。為適應這一新的形勢,中共珠河、湯原中心縣委和第3、第6軍黨委,於1936年9月18日在湯原縣帽兒山北坡召開聯席會議(簡稱珠湯聯席會議)。會上討論了政治、軍事、組織等重大問題,並根據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決定,成立了中共北滿臨時省委,選舉趙尚志、馮仲雲、張壽海У�15人為執行委員,趙尚志為執委會主席。省委常委由3人組成,馮仲雲任書記。會議還要求第3、第6軍相互配合,突破日軍以賓(縣)、木(蘭)、通(河)、湯(原)、依(蘭)5縣為中心的秋季大“討伐”,開闢以龍江腹地為中心的新的游擊區域。
(二)北滿地區抗聯各軍抗日遊擊戰爭蓬勃發展
抗聯第3軍馳騁在松花江兩岸廣大地區,游擊區擴充套件到北滿30餘縣抗聯第3軍編成後,軍部率第5、第6、第7、第9師,在松花江北岸的湯原、通河、木蘭、巴彥、東興、鐵力、慶城(慶安)、綏稜、海倫、通北、龍門、奇克(遜克)、佛山(保興)等縣活動;第1、第2、第3、第8師,活動於松花江南岸的賓縣、延壽、珠河、方正、林口、葦河、五常、阿城、雙城縣境;第4師和以後成立的第10師,在牡丹江東北的依蘭、樺川、勃利、寶清、富錦、綏濱、蘿北、密山、虎林、饒河等縣遊擊。
1936年冬,北滿日偽根據關東軍《治安肅正綱要》的規定,動員偽三江省全部軍事力量,進行冬季大“討伐”,妄圖聚殲該地區的抗聯第3軍和其它抗日部隊。據此,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第一、第二次常委會議決定,根據敵強我弱的特點,“採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略戰術”,“避開敵人大部隊的正面進攻,迂迴到敵人防守薄弱的地區去打擊敵人,開闢新的游擊區域”,'劉楓:《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12頁。' 以粉碎敵人的企圖。
按照這一精神,第3軍決定以主力西征小興安嶺一帶的鐵力、海倫、龍門,然後插入黑嫩平原,開展游擊戰爭。第3軍參加西征的部隊有第1、第2、第3、第6、第9師主力和第5軍第1師、第4軍第1師一部。這些部隊經過艱苦轉戰,於11月以前先後到達鐵力地區。
同年11月,第3軍軍長趙尚志又親率一支500餘人的騎兵部隊(由軍直部隊和第1、第5師各一部混合編成),從湯原出發西征。西征部隊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巧妙地擺脫了敵人,於12月間抵達鐵力地區,同先期到達該地的各部會合。
此時,日軍已偵知第3軍的意圖,組織了一支近千人的“討伐”隊,乘坐馬爬犁,對西征部隊前堵後追。
趙尚志決定率軍部和第5、第6師各一部由鐵力轉向西北前進,把敵人引進深山,尋機殲滅之。一天,第3軍部隊進到通北縣附近一個叫“冰趟子”的狹窄山溝,趙尚志決心利用山溝兩側的山林設伏,殲滅尾追之敵。經兩日部署準備之後,日軍700多人果然闖入預伏陣地。第3軍伏擊部隊立即對敵展開包圍攻擊,經過反覆爭奪,共殲滅日軍300餘人,其餘敵人倉惶退去。冰趟子戰鬥後,趙尚志留下第6師一部在海倫、鐵力一帶堅持鬥爭,自己率軍部和第1師一部繼續北上,挺進通北、龍門。北進途中,遠征部隊又在龍門附近的炭窯設伏,一舉殲滅日軍町田少校以下21人。
龍門戰鬥後,日軍在空中用飛機追蹤轟炸,在地面調步兵加緊堵截,遠征部隊傷亡較大。部隊到達遜河附近露營時,僅剩百餘人。由於過度疲勞和麻痺大意,夾遭敵人包圍、襲擊,又損失過半。餘部在趙尚志率領下,忍飢挨餓,殺戰馬當食,以橡籽充飢,歷盡千辛萬苦,行程1000餘公里,於1937年春末返回湯原後方根據地。
在第3軍主力西征期間,留守湯原地區的第1、第5師和軍直各一部,分頭出擊,策應軍主力西征。軍直和第1師留守部隊先後襲擊林口、金滿溝和小道溝之日偽軍,並協同第5軍攻佔了依蘭縣城。第5師一部於1936年12月1日曾攻克偽國境線上軍事重鎮佛山(今保興)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