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4 / 4)

小說:中國抗日戰爭史 作者:一半兒

答。”'毛澤東:《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東北書店,1946年版,第73頁。'

在中共中央的號召和中央領導人親自帶動下,邊區軍民迅速投入生產運動,掀起了第一次生產熱潮。

1939年的生產運動以農業為主,全邊區共開墾荒地105萬多畝,其中機關、部隊、學校共收穫粗糧1。4萬餘石,細糧9500餘石,各機關經費自給達30%,邊區湧現出一大批勞動英雄。

(5)實行農貸,增加生產建設投資。

1939年邊區政府生產投資140萬元,1940年又增加到200萬元。

(6)興修水利,種植樹木,以利農耕和改良土地。

1939年上半年,陝甘寧邊區就興修水利5493。2畝,植樹139萬餘株。

(7)開辦農業學校,培養農業科技人才,以加強農業指導,提高農業技術。

商業方面:

廢除苛捐雜稅,獎勵手工業生產,嚴禁投機、壟斷和屯積居奇,保護正當商人利益,減稅減息,發展合作社運動。同時修理和開闢公路以利交通運輸。

公營企業方面:

加強對石油、煤礦的開發,擴大紙廠的規模,創立難民工廠,改良印刷廠。

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邊區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邊區的經濟建設,使邊區的經濟從內戰時期的殘破基礎上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來,為邊區的鞏固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邊區經濟建設的成就,首先表現在農業生產有了迅速的發展。耕地面積擴大,糧食產量增加。耕地面積1937年力862。6萬餘畝,1940年為1107。6萬畝,增加了39。3%;糧食產量1937年為111。36萬餘石(1。67億餘公斤),1940年達到162萬餘石(2。43億餘公斤,尚欠慶陽、吳堡、鄜縣三縣的統計),增加了40%以上。畜牧業得到很大發展,牲畜頭數大幅度增加,1938年,牛10。26萬餘頭,驢7萬餘頭,羊76。14萬餘隻。到1940年,牛19。3萬餘頭,驢12。5萬餘頭,羊172。5萬餘隻。

農業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城鄉手工業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