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3 / 4)

小說:中國抗日戰爭史 作者:一半兒

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以有力的支援,取得了東籲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中外人士莫不表示欽佩。中國遠征軍的苦戰雖未能挽回緬甸防禦戰的頹勢,但中國遠征軍首次出國與盟軍協同作戰及其在緬甸防禦戰中的重要作用,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第一、它有力地配合了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作戰。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不僅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略需要,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戰略需要。它雖然未能阻止日軍侵佔緬甸,但起到了救援友軍、打擊敵軍的作用。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英勇作戰,在實際上防止了印緬戰局的進一步惡化,使緬甸英軍免除了危機,平安撤往印度,併為爾後組織印度防務贏得了寶貴時間。中國遠征軍透過東籲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以至於仁安羌等役使日軍遭到相當的打擊,從而遲滯了日軍的進攻速度。日軍侵緬雖然得逞,但其勢已是強弩之末,再無力實現向東西兩面的擴張。其有限兵力的一部從此被牽制在緬甸戰場上,使它在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更加捉襟見時,從而又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

第二、支援了國內正面戰場的作戰。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西南成為中國抗戰的大後方,而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一條陸上國際通道。日軍進攻緬甸,不但要切斷滇緬公路,而且企圖從緬甸北上對中國西南大後方實施進攻。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禦敵於國門之外,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軍進攻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配合國內部隊保衛了西南邊陲。

第三、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英勇作戰,對亞太戰場以至世界反法西斯鬥爭均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1942年上半年,當同盟國家在亞太地區遭受一連串的失敗時,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出色表現,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人民。在紐約各大電影院裡,放映的中國遠征軍入緬的影片與美國麥克阿瑟統帥下的美,菲軍隊的新聞片,“同博觀眾之歡呼”。美國《克利夫蘭公報》進而提出:“以遠東戰爭全域性論之,幸有中國堅忍之抗戰,英方今日乃有獲勝之機會……”'《新華日報》1942年4月15日。'

第四、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在異邦打擊侵略者,自甲午戰爭以來,這還是第一次。中國軍隊裝備落後,訓練不足,以至於中國遠征軍在抵達緬甸後,盟軍首腦仍對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表示懷疑。韋維爾就曾在給丘吉爾的電報中稱:“他們對抗日軍的叢林戰,能否比我們打得更成功,尚難肯定。”'〔英〕溫斯頓·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第4卷第1分冊,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第240頁。'

但中國遠征軍用出色的戰績證明,他們的英勇頑強不在盟軍之下。正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為第200師師長戴安瀾簽署頒佈勳章的命令中寫道:“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達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戴安瀾將軍》,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頁。'

羅斯福總統在為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將軍授勳的頌詞中指出:“中國孫立人中將於1942年緬甸戰役,在艱辛環境中,建立輝煌戰績,仁安羌一役孫將軍以卓越之指揮,殲滅強敵,解放英軍第1師之圍,免被殲滅。後復掩護盟軍轉進,於千苦萬難之中,從容殿後,轉戰經月……其智勇兼備將略超人之處,實足為盟軍楷模。”'孫克剛:《緬甸蕩寇志》,時代出版公司,1946年版、第29頁。'

中國遠征軍人緬作戰之英勇戰績,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二、中國遠征軍人緬援英作戰失敗的原因和經驗教訓

1942年,為支援盟軍對日作戰,保衛滇緬公路,應英方邀請,中國派出遠征軍第1路第5、第6、第66軍約10萬兵力緊急入緬參戰,創造了揚威異域的戰績,但終未能挽回緬甸的被動戰局,而以盟軍的失敗和緬甸的陷落而告結束。中國遠征軍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國與英、美之間有關全球戰略目標的分歧和中英之間有關具體戰略目標的分歧,是導致中國遠征軍失敗的根本原因。

英、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全球戰略是“先歐後亞”,亦即英、美首要的戰略目標是在歐洲擊敗德國,其次才是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擊敗日本,而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又以太平洋上的海空軍對日作戰為主。因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