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中國抗日戰爭史 作者:一半兒

接領導了救亡運動和東北人民的抗日遊擊戰爭。當時中共中央處在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統治下,忽視“九·一八”以後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和中間階級的抗日民主要求。

因此,在黨的宣言、決議和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左”的觀點和“關門主義”的傾向,但在反對向帝國主義妥協、主張堅決實行武裝反抗等基本方面,都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的抗日宣言、抗日號召,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的《對日戰爭宣言》等,忠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決不屈服的堅定意志,莊嚴地宣告了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戰鬥到底的堅強決心。因此,它得到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熱烈響應,推動了全國抗日運動的迅速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之下,在東北,在全國,逐漸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愛國浪潮。

二、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派出於部並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在及時地發表宣言,作出決議,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指出國民黨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實質,號召人民拿起武器,用民族自衛戰爭驅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國的同時,進行了大量的艱苦細緻的工作,組織和領導人民的抗日鬥爭。

在中國東北大地上,首先興起的力量是東北抗日義勇軍。參加義勇軍的成分,不僅有共產黨人,有工人、農民、學生和知識分子,而且有東北軍的愛國官兵、地方官吏和紳士。遍佈東北各地的綠林隊伍和民間團體“紅槍會”、“大刀會”等也紛紛舉起了抗日義旗。“義勇軍”、“救國軍”、“自衛軍”等各種名稱的抗日隊伍發展之迅猛,參加階層之廣泛,是前所未有的。從義勇軍興起,到1932年夏季,僅半年多就發展到30餘萬人。

中共中央和中共滿洲省委對抗日義勇軍的興起和發展,給予了領導和援助。

1931年12月,在東北巡視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著名工人運動領袖羅登賢就任滿洲省委書記。從此以後,中共滿洲省委一面創立黨直接領導下的抗日遊擊隊,一面採取切實步驟領導與援助各地抗日義勇軍的鬥爭,促進其發展。東北各地黨組織不僅發動群眾支援和參加義勇軍,而且派了許多共產黨員和進步群眾到義勇軍中工作。遼西、遼東、吉林、龍江各地各部義勇軍中,大部分都派進去了黨團員和進步青年知識分子。著名的抗日將領、共產黨員李延祿、周保中曾分別擔任“國民救國軍”王德林部的參謀長、總參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從1932年初開始,中共滿洲省委陸續派省委軍委書記楊林、楊靖字到南滿,中共大連市委書記童長榮到東滿,省委軍委書記趙尚志到巴彥、珠河,省委秘書長馮仲雲到湯原,進行建立抗日武裝的工作。

1932年7月底,中共北平市委還派黨員馮基平、進步青年李兆麟到遼西抗日救國軍中開展工作。各黨員負責幹部赴各地區後,指導當地黨組織,並同當地黨的領導人一起深入農村,發動群眾,建立武裝,從無到有,先後創立了磐石、海龍、延吉、和龍、琿春、汪清、安圖、巴彥、湯原、饒河、珠河(今尚志縣)、密山、寧安等十幾支反日遊擊隊。

這些有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參加的抗日義勇軍與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反日遊擊隊,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鼓舞下,抗日熱忱高昂,轉戰在自山黑水間,在鬥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軍。

第一編 東北淪陷(1931。9。18~1932。12)

第三章 中國軍民的抗日鬥爭

第二節 東北軍民的抗日鬥爭

“九·一八”事變後,處於國破家亡境地的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與影響之下,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白山黑水之間燃遍了民族自衛的抗日烽火,從城鎮到農村到處發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怒吼。

在日軍鐵蹄踐踏下的東北大地,義勇軍、游擊隊、紅槍會、大刀會、山林隊等各種抗日武裝猶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現,從此開始了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戰爭。正如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所指出的:“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佔領瀋陽,幾個月內,就把東三省佔領了。國民黨政府採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東三省的人民,東三省的一部分愛國軍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或協助之下,違反國民黨政府的意志,組織了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從事英勇的游擊戰爭。”'《毛澤東選集》(合訂一卷本),人民出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