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在這中間,由第33師、第15師從南北奇襲並殲滅英帕爾盆地的敵軍。……”'[日]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原書房,1970年版,第588頁。'
第15集團軍各部開始向尚未渡過雨季的前線調動兵力,第18師向密支那、盂拱地區;第31師嚮明京山脈北部兩側地區;第33師向加里瓦附近的親敦江兩岸到加包山谷地區集中主力,加緊進行攻擊準備。第56師和第18師的部分兵力轉入怒江作戰的準備。
1943年10月,日軍第56師及第18師一部首先對怒江西岸的中國遠征軍前哨部隊發起進攻,佔領西岸的前進據點後,第18師部隊按計劃返回密支那方面,第56師於怒江西岸憑險固守。
與此同時,為掩護築路並準備反攻緬北,中國駐印軍新編第38師第112團於1943年10月29日攻佔寧邊、新背洋、拉家蘇各要點,開啟了胡康河谷的北面大門,與日軍第18師在大奈河畔展開激戰。印緬國境方面英印軍也步步向印度東部靠近。根據上述情況,日軍第15集團軍判斷:“盟軍企圖以一部在實兌方面發動攻勢,以其主力由英、美、中三軍互相策應,首先向曼德勒合圍進攻,俟進攻進展後再在海上正面擴大反攻,進而奪回整個緬甸。”'[日]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原書房,1970年版,第592頁。' 遂加緊進行“烏”號作戰準備,同時命令第18師在胡康河谷組織防禦性進攻,儘量長時間阻止中國駐印軍於北面,以掩護“烏”號作戰。
1944年1月7日,日軍大本營以大陸指第1776號發出指示:“南方軍總司令官為了防衛緬甸,得適時擊潰當面之敵,佔據英帕爾附近印度東北部重要地區。”'[日]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原書房,1970年版,第594頁。'
1月下旬,緬甸方面軍對第15集團軍發出了進行“烏”號作戰的命令。其作戰計劃要點是:
“一、為了隱秘‘烏’號作戰的企圖,保證作戰順利進行,在發動這一戰役的前兩、三個星期,對實兌方面採取攻勢(稱‘哈’號作戰),牽制敵第14集團軍幹該方面使其不得脫身。
二、胡康方面,令第18師在甘馬因以北,令第56師在怒江西岸,分別保持持久態勢。
三、第15集團軍以一部(第33師)從甘高方面發起攻勢,儘量將英帕爾方面的敵第4軍牽制在這一方面,同時集團軍的主力(第15、第31師)奇襲渡過親敦江,一舉攻佔科希馬,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