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1 / 4)

沛公沉默,回答:“我軍當然不能。怎麼辦呢?”

張良說:“請允許臣下面見項伯,轉呈沛公不敢違背項將軍的誠意。”

劉邦有些狐疑,問張良說:“張君和項伯,究竟有何等故舊關係?”

張良不緊不慢,將自己與項伯的生死交往,簡潔明瞭,一一交代與劉邦。

劉邦用心聽完張良的話,再問張良說:“張君與項伯,誰年長誰年少?”

張良答道:“項伯年長於臣下。”

此時的劉邦,已經從無所適從的震驚中鎮定下來,他語氣肯定地吩咐張良說:“煩請張君為我請項伯兄進來,我將視項伯為大哥,執弟從之禮相見。”

劉邦青少年時代,任俠使氣,結交豪傑,也算是綠林中的人物。他曾經到大梁,在名士張耳門下游走,回沛縣在縣豪王陵手下混事,從上使下,對於當時民間社會的規矩、江湖上的禮節、豪俠間的心情,是行家裡手,他自信能夠說動項伯。

當項伯進入劉邦軍帳中來時,酒席已經準備停當。劉邦執弟從之禮,虛上座迎出門來。劉邦盛情延項伯入坐上席,親自為項伯斟酒請壽。當時,劉邦四十九歲,張良四十七歲,項伯較張良年長,大概在五十歲左右。劉邦與項伯,或許沒有一起領兵共同作過戰,但從項梁時代起,彼此都是楚軍將領,交往和話題不會沒有。同是張良的朋友,由張良居中穿針引線,相談甚歡。

酒席間,劉邦尊項伯為兄,與項伯結為兄弟,約為兒女親家,他見機請求項伯說:“小弟入關以後,對於秦的宮室財產,人員設施,秋毫不敢有所侵犯,登記吏民戶口,封存府庫財物,一切等待上將軍前來處理。之所以派人守衛關口,是防備盜賊出入,警惕意外事件的發生。小弟日夜盼望上將軍早日到來,哪裡敢有逆反上將軍的意思!小弟豐邑危難時,受項梁將軍救援,至今恩德未報,豈敢背德離反?往日在城陽、雍丘,與上將軍聯合作戰,同生死,共患難,豈敢逆情有貳心?小弟的真情實意,乞望項伯兄在上將軍面前呈明化解。”項伯被劉邦打動說服,他同意勸說項羽。他與劉邦約定,明日一早到鴻門軍中,親自見項羽陳情說明。

項伯回到鴻門軍中,馬上面見項羽,將劉邦的委屈心情一一面呈,極力說服項羽與劉邦和解。項羽生於貴族名家,從小失去父母,由伯父項梁撫養長大。秦時避難,起兵渡江,定陶軍敗,每到關鍵難處,依靠的都是項氏宗族的和衷共濟。項梁戰死後,項伯是項氏宗族之長,項伯的話,他是不能不側耳傾聽的。項伯說:“沛公不首先攻破關中,我們今天豈能抵達這裡?眼下人有大功而我攻擊之,不義於天下,不如善待適當處置的好。”項羽年輕,只有二十七歲。他是天生無敵的將軍和勇猛的戰士,卻是一位受感情左右的人。新安坑殺秦軍降卒,他不能控制內心深處對秦國的仇恨,鑄成失去秦國人心的大錯。聽項伯為劉邦辯解,同是楚軍將士,曾經同生共死的戰友之情又左右了他的心胸,使他不能根據政治利益的需要決定行動。他想起就在一年多以前,隨同項梁軍到東阿援魏救齊、擊破章邯軍後,與劉邦聯軍共同作戰,先戰城陽,攻破秦軍屠城,再戰雍丘,斬殺秦三川太守李由,項梁軍敗,又一同安全撤回,也是同生死共患難一場。項羽猶豫動搖了,他答應項伯,同意劉邦前來陳情說明,下令撤消攻擊令。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七有驚無險鴻門宴(1)

鴻門宴上,項羽派遣陳平去找離席的劉邦。以陳平之明察,劉邦的處境去向,他當然是一清二楚。然而,以陳平之智謀,他決不會緊追急究。張良和陳平能夠默契遮掩,東找西找,為劉邦的脫逃贏得了時間,也為將來陳平投奔劉邦埋下了伏線。

第二天一早,劉邦由五名親信近臣、百餘名騎兵陪同,乘車來見項羽。陪同劉邦前往的五位近臣是張良、樊噲、夏侯嬰、紀信和靳強。張良是這次應對交涉的主角。他是韓國的申徒,也是劉邦的參謀,曾經是刺殺始皇帝的謀主,又是項伯的摯友,和議能否成功,劉邦及其軍隊的生死存亡,在相當程度上繫於張良的緩解撮合。樊噲是劉邦的同鄉,本是沛縣街上的狗屠。劉邦落草芒碭山,樊噲最早跟從,算是老同志。樊噲又是劉邦的姻親,他的夫人呂須是劉邦夫人呂雉的妹妹。劉邦的部下當中,怕是沒有人比樊噲更親近劉邦的了。樊噲體魄強健,勇猛無畏,雖說是魯莽一點,卻也是粗中有細,對大哥劉邦赤膽忠心,敢上刀山,敢下火海。這次同車參乘,充當貼身衛士。夏侯嬰也是劉邦的同鄉,本是沛縣衙門的車伕,與泗水亭長任上的劉邦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