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簾後有舞女翩翩,歌聲徐徐。
楊士廉與楊夫人相坐飲酒,夫婦皆面帶春色。
楊士廉:“一輪明月嬋娟照,半是江南悠閒人。”
楊夫人:“詩情大發,可見得興致勃勃。”
楊士廉:“老夫乃無可雕弄之材也,只是月明夜朗,歌舞昇平,加之近年風調雨順,闔家平安,自然有些高興罷了。對了,瓊英怎麼不見出來?”
楊夫人:“春梅,喚小姐前廳賞月。”
正在給楊士廉斟酒的春梅立身著禮。
春梅:“回稟老爺,夫人,小姐身體有些不適,正躺在床上發汗。”
楊夫人:“那你就回去吧,伺候小姐要緊。”
春梅施禮後退下。
楊夫人:“老爺,奴家進楊家三十餘載,只生瓊英一女,因愛女而慎於擇婿,致使及笄未嫁,如今已知曉風月,長留深閨,恐妙齡消逝,於瓊英不利。”
楊士廉飲著綠茶,面帶笑容。
楊士廉:“何必庸人自擾?老夫早已成竹在胸。今冬明春,定與瓊英許配人家,以解夫人憂鬱。”
楊夫人:“老爺有何妙計?”
楊士廉:“還記得上次說的話嗎?老夫只待此次京試張榜之後,便要從中優選賢婿。”
楊夫人:“豪門富家你不允,卻偏偏青睞那些初登黃榜的少年書生,真不知為何而想?”
楊士廉:“初生牛犢不畏虎,少年書生滿腹錦文,乃國家棟梁,豈非那些公子王孫,吃喝玩樂所能比擬。”
楊夫人不以為然搖頭。
楊夫人:“只怕瓊英不樂意。”
楊士廉:“父母之擇,女兒豈有不允之理?”
74.鄭寓書房
紅紗亮燭與透窗明月相映成趣。
書房收拾整潔,琴瑟伏案,玉簫掛牆,清香盤繞,書籍滿屋。
鄭文焯笑臉盈盈跟隨在楊瓊英身後。
楊瓊英站在書案前,環視著。
鄭文焯:“小姐請坐,容小生前去斟茶。”
楊瓊英:“相公止步,奴家有幾言相問。”
鄭文焯::“小姐請講。”
楊瓊英偷偷瞄著鄭文焯,垂下頭去,幾欲吐言,卻又中止,但終於鼓足了勇氣。
楊瓊英:“相公對今宵月夜有詩詞之興嗎?”
鄭文焯:“慚愧。剛才在等待小姐之時,倒是拈得一首,只是過於笨拙,不足掛齒。”
楊瓊英:“奴家洗耳恭聽。”
鄭文焯稍一定神,開口而出。
鄭文焯:“明月皎潔滿中庭,尤記當初綠轎影。隔牆頻步盼玉嬌,何期紗裙倚銀屏。”
楊瓊英:“相公七步之吟,實乃曠世之才。”
鄭文焯:“小姐學識淵博,續貉之事,記憶猶新。此次還望小姐開金口,啟櫻唇,唱和一律。”
楊瓊英:“奴家不才,豈敢與相公唱和?”
鄭文焯:“如蒙小姐不棄,定會唱和。”
楊瓊英默默無言。
鄭文焯:“小姐請。”
楊瓊英:“中秋誰與訴春懷?半掩羞面下玉臺。有意憑君看月明,東風送取花香來。”
鄭文焯拍手稱好。
鄭文焯:“小姐滿懷筆墨,開口成章,真乃蘇小妹第二。”
楊瓊英:“相公見笑了。”
鄭文焯:“小生才疏學淺,有一句不甚明白。”
楊瓊英:“相公請。”
鄭文焯:“小姐說‘有意憑君看月明,’不知‘君’指何人?”
楊瓊英羞怯遮面,無言以對。
鄭文焯向前一步。
鄭文焯:“願聞其詳。”
75.杭州西湖
夜色朦朧,月輪在水面晃動。
斷橋上游人穿梭,燈燭點點。
湖畔樓閣中燈火輝煌,隱約有歌舞聲傳來。
小舟上,張景祁與王夫之相對而飲。
王夫之:“江南中秋,年年雖有,卻年年別有風致。張兄,不知你是否留意,前年熱烈,去年雅緻,今年歡樂,來年呢,也許就變成清麗了。”
張景祁:“我倒沒有王兄如此觀察細微,但中秋明月,加之太平盛世,多飲幾杯酒,多做幾首詩倒是挺有樂趣的。”
王夫之:“那就開懷暢飲吧。”
王夫之與張景祁舉杯相示,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