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跨步向前。
“皇上……”他以沉重的聲音輕喚。
高力士是侍候皇上的貼身宦官,長久以來,他隨侍皇上的時間,比任何人都長。
玄宗皇帝的徹心之痛和難言苦楚,他比誰都明白。
這事,皇上自己也瞭然於心。
“事情已不在於貴妃有沒有罪了。”
高力士眼中流出淚水來。
玄宗皇帝與高力士,兩人均已年過七十。
當時,我也已五十有六了。
“要說無罪,貴妃確應無罪。可是,陳玄禮已把貴妃兄姐全數殺光了。如果被殺者的至親——楊貴妃還隨侍皇上身邊,就算他們目前肯撤除包圍,並原諒貴妃,但他們怎能就此心安無懼?有關此事,只要皇上仔細考慮,該如何做,應該十分清楚了。懇請皇上以人心為念,再下決定。這也是讓皇上心安的惟一方法……”
高力士仿如泣血般地這樣說道。
此話說畢,持續了很長的一段靜默。
此刻,貴妃或許人在對面房間。但事件來龍去脈,她應該也已完全理解了吧。
“喔……”
皇上發出一聲呻吟,就在眾人面前,靜靜地、靜靜地發洩出了嗚咽哭聲。
即使再三忍耐,那痛苦的哭聲還是從齒間流放出來。
在場之人,禁不住同聲飲泣。
就在此刻,迥異於低沉的啜泣聲,不知從何處傳來“咯咯咯”的聲音。
那絕對不是啜泣的聲音。
而是千真萬確的笑聲。
眾人將視線移向聲音來源,只見通往貴妃房間的入口處,佇立著一個矮小瘦弱的老人。
那人正是道士黃鶴。
黃鶴人如其名,個子矮小,脖子像仙鶴般細瘦,長得小頭銳面。
或許身上混雜胡人血統,也或許他本是胡人,無人知曉實情。不過,黃鶴鼻樑高挺,眼眸一如琉璃般碧綠。
這些事,我想大兄也知之甚詳。在此,請容我再多說說黃鶴這個道士。
說起來,道士黃鶴能隨侍玄宗皇帝,皆起因於貴妃。
楊玉環所以成為貴妃的前因後果,早為眾所周知。
一開始,楊玉環原是玄宗皇帝之子壽王的妃子。玄宗皇帝對她一見傾心,從壽王手中奪了過來。
然而,即使坐擁無上權力的皇帝,說什麼也不能奪走自己兒子之妻,接納為妃。據說,皇上曾一度斷念,當時卻有人進言,那人正是黃鶴。
“恕我斗膽進言,要讓楊玉環隨侍皇上身邊,倒也不是沒有辦法。”
如果硬要下令,將楊玉環納為己有,也無不可,因為這世上絕沒有皇帝辦不到的事。不論採取任何手段,均罪不及皇帝。受命之人,或順從,或抗命就死,只能選擇其一。
只要下令,即使對方是自己兒子之妻,皇帝仍擁有納為己有的權力。
對皇帝來說,只是有無下此命令的勇氣而已。然而,玄宗皇帝畢竟無法下令。
因為這是嚴重背離人倫的行為。
“你說,有什麼方法——”
“讓楊玉環暫時脫離俗界。”
“喔——”
皇上聞言,不禁傾身以聽,黃鶴提出了以下建議。
不過,據說這或許是高力士所獻計的,但即使如此,背後想必也有黃鶴這道士在操弄。
“皇上可令壽王殿下跟楊玉環仳離,原因是楊玉環欲入仙道。為入仙道,當為道士,故必須出家脫離俗界——此一理由,絕無問題。”
“然後呢?”
“暫為道士的楊玉環,過一段時間,再擇機還俗,也不會有問題的。”
然後,再正式接納楊玉環到皇上身邊,這不是很好嗎——
如此這般,皇帝深為黃鶴的獻策所動,事情便這樣進展下去。
楊玉環因此出家為道士,被迎進供奉老子的溫泉宮——太真宮,而取名為太真。
從那時起,道士黃鶴便成為皇上近臣。
很早以前,皇上對於道家、道教、神仙等等便深感興趣,且尊崇老子為道家始祖。就皇上而言,就是因為早有這樣的素質,才會讓黃鶴道士趁機接近。
黃鶴常與高力士待命皇上身旁,這回行幸蜀地,自然也隨行在側。彼時,黃鶴環視我們一行人,發出低沉的笑聲。
“皇上,臣有話稟告。”黃鶴說。
玄宗皇帝抬起頭來,以求助的眼神望向黃鶴,有氣無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