鋃鐺入獄了。
我覺得這種傳說有些邪乎,然而細細想來,在我國曆史上,尤其是那段特別屈辱的日子——自八國聯軍攻破京城,到新中國成立,這期間又有多少這樣的降魔花啊!
當然,這些都是傳說,然而我有幸遇到這麼一對老人。他向我講起了往日的故事。他們說,當年他們曾經在岡村寧次的辦公室裡,留下一朵花,嚇得岡村寧次坐臥不寧,就連上廁所都要事先派人武裝偵察一番!我望著眼前的這對老人,驚喜地說道:“啊!降魔花!你們就是降魔花啊!我可找到你們啦!”
那對老人互視一眼,男的笑道:“什麼降魔花?我們就是做了我們應該做的事情罷了!”女的補充道:“降魔花,其實就是正義之花!任何邪惡勢力,在正義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我央求老人家給我講講他們往日的故事,老人很爽快地就答應了。聽了他們的故事,我很受感動!我很想把這個故事講給你們聽,可是我不會描寫,只能進行平鋪直敘,即使缺少一點文采,也顧不得許多了!
如果你想聽原版的,不妨到大運河沿岸走走!記住,每天黃昏,在那排柳樹下,都有一對頭髮花白的老人在散步,練武,他們就是我要敘述的人物——姜子龍與李鳳夫婦!請不要打擾他們!你要是有閒空,待他們閒時,不妨央求他們講講自己的故事,從中感受一下他們快意的生活;要是沒有時間,就請看我根據他們的講述,整理的《俠侶降魔傳》吧!
哦!沒辦法,只能這樣,看不看隨你!喜不喜歡隨你!
第一章 劫後相逢話亂世 席前暢飲起雄心(1)
大運河自隋煬帝開挖竣工以後,一千多年來,浩浩蕩蕩的河水,日日夜夜,無所休止的從聊城姜家鎮東頭流過,匯入黃河。滔滔的河水,流去了無數苦難的歲月,卻流不走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這姜家鎮的名字也和別的地方名字一樣,名不屬實,全鎮居住著幾十戶人家,卻只有一家外來戶姓姜,不知這姜家鎮因何而名。姜家鎮頭的河岸上,一排數十株古老的垂楊柳,輕搖著縷縷柔軟碧綠的枝條,正是三月天氣。
往年這個時候,大運河裡,南下北上的帆船,已經星羅棋佈,今年卻是寥若晨星。鎮前後的野草已經是碧綠,田野裡的麥苗剛剛漫過腳面,一輪朝陽映照之下,更給這片土地增添了三分的嫵媚。嫋嫋的炊煙,幾聲宏亮的雞啼,讓路過這裡的旅客感到無限的溫馨和親切。
鎮子東頭的碼頭前,有一個茶水攤,攤前圍著鎮上的居民,男男女女,其中有十來個孩子,正自聚精會神的聽著一個瘦弱老者說話。
那說話的老頭約有六十來歲年紀,花白的鬍鬚,一件粗布長袍,已經分辨不出本色了,左右肩頭,各有一塊異色補丁,巴掌般大小。他來自北京城,卻是這般落魄的打扮,顯然與人們想象中的不符,是以都悄悄地議論,有的甚至露出懷疑的神色。
那老者已經聽見一些風言風語,雖然隱隱約約的不甚真切,但是他畢竟來自天子腳下,見過大世面,從眾人的臉色上,連聽帶猜,大致意思還是明白了。他心裡暗自嘆息:“唉!人家以為我是吹牛啊!唉!”
有個小夥子笑道:“老人家,你說你來自京城,何不把你在京城裡看到的,聽到的,揀主要的,熱鬧的,說些給我們聽聽!”
那老者並不在意,正要說話,忽聽得大運河上傳來一陣絲竹管絃之聲,隱約有女子在婉轉歌唱。只見他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水,嘆息一聲,吟唱道: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那老頭唱到最後一句時,已經是聲淚俱下。
那老者所唱的並不怎麼樣,但雖然沒有完全聽懂,但老人家所傳出的那種悽然的感情,眾人卻是感受得到的。有人問道:“老人家,怎麼這般傷感?”
那老者道:“你沒有經歷過那種磨難,否則,就明白我為何這麼傷感啦!”又反反覆覆吟唱那首詩。
鄉野之人,一年到頭難得有什麼熱鬧所在,聽得那老者的吟唱,都覺得新鮮,個個伸長脖子凝神傾聽。時正順風,眾人俱都聽見運河上傳來的歌聲,待要過去瞧看,只見一艘帆船,順流而下,駛得甚急,已經過了碼頭。
眾人回過頭來,又從新注視著那老者,俱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思,聽聽京城裡的新聞,日後也好在外鄉人面前炫耀。只是那老者熱淚縱橫,眾人都覺得稀罕,想是有什麼傷心地故事,大家好奇地望著他,俱都希望他講吓去。
那老者沉吟不語。大家期待地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