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50年代,供銷社的任務是領導農村市場,配合政府對私營商業進行改造,60和70年代,則是加強集市貿易管理,鞏固集體經濟,80年代,供銷社既承擔計劃產品的購銷任務,又幫助農民和鄉鎮企業推銷產品。”
深入淺出。
陸浩幾句話便將幾十年來供銷社的任務做了一個簡單的概述。
“你總結的很好。”吳留治認真了許多,看著陸浩的眼神也發生了變化。
對陸浩的身份,他從林家財這瞭解到一些,原本在一家制衣廠上班,也沒什麼太大的背景,卻對供銷社有這麼高的認知,難得。
他心中甚至因為剛剛小瞧了陸浩,對陸浩能力和見解有所懷疑,而感到慚愧。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能這麼沉穩,他一個活了大幾十歲的人,能算是長輩,居然會那麼武斷的做出判斷。
實在不該。
陸浩的肚子裡是有貨的。
林家財和他媳婦,兩人也都看著陸浩。
“供銷社的家產不少,經營的業務很多,但雜亂了些,得要進行資產的最佳化組合。”陸浩又道。
最佳化組合?
這個詞很新鮮。
吳留治留了心,看著陸浩,“供銷社經營的業務的確很多,這個最佳化組合是什麼意思?”
帶了請教的語氣。
“其實就是抓大放小,壯大放小,集中主要力量扶持支柱產業,有勁往一處使。”陸浩解釋道,“供銷社經營的業務,有農業生產資料,有百貨、土雜,有蔬菜、副食品,有醫藥,有燃料,有物資回收,甚至包括餐飲,倉庫,運輸,還有社辦工業,等等。”ca
“太多了,該兼併的兼併,該關停託管的關停託管,該租賃的租賃,該置換的置換,抓住龍頭企業,實現優質資產、優秀人才向龍頭企業以及盈利能力強得骨幹企業,進行最佳化配置。”
最佳化配置!
又一個新名詞。
吳留治聽的兩眼放光,他還在細細的琢磨,結合陸浩的上下話,揣度這些新詞的意思,見陸浩又要接著說,立刻就道,“你等會兒,我先拿個本子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