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王世子和皇上算是打小一起長大,兄弟情深啊。
皇上再狠,能跟自己的兄弟搶女人嗎?
當然了,徐太后還有話沒說。
皇上想搶回定親王妃更好,到時候為人唾棄,定親王能坐視不理,任由皇上為所欲為嗎?
要是定親王府和皇上,和蕭國公府反目了更好。
徐太后挑起了先皇賜婚的心思,但是她通情理啊,先皇賜婚前,她還讓先皇先問問鄭太后的意思,若是她不同意,那就當她的提議沒說。
她還催著先皇趕快去問問鄭太后,這事慢不得。
徐太后太心急了,這事不早塵埃落定,她心底不安。
更重要的是那這會兒老定親王妃正好在鄭太后宮中!
先皇當著老定親王妃的面問這事,鄭太后敢說不同意,敢說定親王妃她想留著給自己兒子做側妃嗎?
那時候,她還沒和先皇說想給皇上娶徐太后孃家侄女的事,正妃沒娶,就定下側妃,還讓蕭老國公的女兒做側妃,她說不出口啊。
再加上當時老定親王妃已經高興的站起來謝恩了。
鄭太后除了在心底嘆息一聲,什麼話也沒說。
然後,先皇就下了賜婚的聖旨。
當天,先皇又把皇后賜婚給了皇上。
後來,當然還出了一籮筐的事。不過先皇剛愎自用,逼皇上在太子之位和退婚中選一個。
若是他一定要娶定親王妃,就與太子之位無緣!
鄭太后下跪苦求,逼皇上選了太子之位。
徐太后的目的達到了。
皇上娶了皇后。
定親王妃嫁給了定親王。
不過徐太后付出的代價也不小,把蕭國公府和皇上得罪死了。
先皇駕崩之後,鄭太后和蕭老國公逼的徐太后抱著才三歲大的祈王去封地常住。
徐太后的孃家徐家這麼多年更是夾著尾巴做人。
便是現在,徐太后回宮。也是步步小心。不敢行差踏錯半步。
徐太后貼身嬤嬤說了一堆後道,“太后這麼多年過的很苦,她可就指望祈王和三皇子了。三皇子身上流著徐家的血脈,祈王身上可沒有,孰輕孰重,太后心裡清楚著呢。只是祈王畢竟是太后一手養大的,多疼他一些也在情理之中的事。皇后切莫多心。”
皇后點頭,表示她知道,不過她又皺眉了,“當年定親王妃未婚先孕。還生下了孩子,怎麼沒公諸於眾?”
只要把這事捅出來,定親王妃肯定嫁不進定親王府。皇上也不可能就此認命了才對啊。
貼身嬤嬤搖頭,“這事奴婢也不知道呢。當年誰也沒提定親王妃懷了身孕的事,誰能想到,皇上還有個大皇子流落宮外?而且,當年靖北侯夫人確實身懷六甲。”
要是蕭湛是皇上的大皇子,那靖北侯夫人當年生下的孩子如今又在哪兒?
聽到貼身嬤嬤提到大皇子,皇后的心就一陣揪疼。
當年,她生下大皇子,不足三天,就夭折了。
她還記得那天,滿朝文武都來參加大皇子的洗三朝。
皇家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大皇子,又是嫡長子,他的洗三朝,比皇后嫁給皇上還要熱鬧。
新婚才半個月的定親王和定親王妃也進了宮。
她還記得,那一天送洗三禮時,定親王妃送了一塊玉佩,那是一塊麒麟玉佩。
樣式雖然精緻,可皇后不是什麼沒見過好東西的人,那玉佩,在她眼裡,也只算得上定親王妃送的禮貴重了些,也比較符合她的身份。
可皇后清楚的記得,皇上瞧見那塊玉佩的時候,眸底有一瞬間的憤岔和怒火。
只一瞬間,快到叫人以為是看花了眼。
再後來,等洗三結束後,皇后心情很好的挑禮物,打算掛大皇子身上。
可是挑來挑去,都沒有再見到麒麟玉佩。
她還記得問丫鬟,“定親王世子妃送的麒麟玉佩呢?”
丫鬟回道,“皇上摔碎了。”
皇后眉頭一擰,“摔碎了?”
丫鬟點頭,“是啊,奴婢端了禮物進屋,皇上隨手拿了麒麟玉佩,丟門外去了,砸在青石地上……。”
皇后當時沒在意,她並不知道皇上和定親王妃之間的事。
只當皇上不喜歡那玉佩。
可是,當天夜裡,大皇子就夭折了!
到現在,她都不知道是誰害死了她的大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