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覺得男孩子就應該出去闖蕩。那個時候,金程傑為什麼敢毅然決然地揹著小包出門,之前還有一段小故事。
剛放暑假的時候我問程傑:“想不想出去旅遊?”因為他年齡小,很多次我去旅遊的時候不帶他,他很羨慕媽媽可以出去玩,所以這次他回答說想。然後我告訴他,已經給他報了一個上海的旅遊團,但是,需要他自己一個人去,家人不能陪他。孩子聽說一個人去,就猶豫了。然後我開始引導他。因為青年毛澤東是他的偶像,我就說了毛澤東在湖南師範讀書時候的故事。當年青年毛澤東曾在假期用一個多月時間徒步沿洞庭湖沿岸考察。我問他要不要像毛澤東一樣,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兒,等將來他成為“偉人”了,也會有故事流傳——6歲獨自遊學上海。他想了想,就同意了,聽我給他交代各種注意事項——記住聯絡電話,走在路上牽著導遊姐姐的手等等,然後就毅然背上一個小包出發了。6米6花6書6庫6 ;http://www。7mihua。com
那次,沒讓孩子帶多少錢。爺爺給了他100塊,放在鞋裡以備不時之需。然後在火車上,孩子遇上兩個韓國姐姐,他和別人聊天,就順帶教人家漢語,完了兩人給了他100塊錢當酬勞。等回來的時候,他記得要給家人帶禮物,就用這200塊錢買了三袋珍珠粉。
透過這件事,我想說,孩子離開家人後獨立面對世界時,表現出的適應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因為孩子有自己與人相處、交往並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在回頭去看,我發現正是從這次獨自出門旅遊開始,程傑開始放飛他自己了。2011年暑假,程傑又一次去美國遊學,同樣是自己背起書包就走,沒有大人陪同,中途還得到西雅圖轉機去紐約。那次是兩個孩子一塊兒去,11歲的程傑和另外一個16歲的孩子。金程傑雖然年齡小很多,但他馬上就升高三了,另一個孩子才剛剛上高一,英語還不太好,所以與人交流溝通的時候都是程傑出面,一路都是程傑在照顧那個比自己大5歲的哥哥。如果沒有小時候獨自旅遊的經歷,我想他無法做到,至少不會那麼自信。
再說一件事兒,是2012年過年後的事兒。那次我和程傑去日本旅遊,他不但要背自己的包,還幫我拿著手提包,拉著一個拉桿箱,整整10天,他都很照顧我。旅遊團的很多人見了都說:“哇,這個孩子真棒!”我心裡很高興。沒想到有人開玩笑,問他:“孩子,這是你親媽嗎?怎麼什麼都讓你拿啊?”程傑智慧地回答:“嗨,只要是媽,就得心疼她!”這句話把大家都給逗樂了。
透過旅行這樣的途徑,程傑有了去照顧好身邊人的意識。這麼多年來,不論是程傑和自己朋友們出去旅遊,還是跟著我一起,他都能從中吸取到很多智慧營養。隨著他去過的地方越來越多,感受那裡的自然、文化和歷史,觀察人們的言行、處理一些事情,他已經可以和更多的人建立友好的關係,這都是他13年的生命歷程中逐漸培養出來的能力,也可以說是“行”出來的結果。
旅遊還能訓練孩子的觀察和思維能力。比如之前我家沒有想過送孩子去美國留學,計劃的是去新加坡、日本,不行就去韓國。所以早些年,我多次帶他去日本旅遊。東京賓館的房間非常非常小,那個衛生間用金程傑的話來說就是“不到一平方米,但裡面什麼都有”,所以他就很驚奇,忙著給拍照,然後自己又思考——我們應該學習日本人的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這些年下來,程傑的作文,包括他給美國大學寫的自薦信,寫得非常有邏輯性,我覺得也受益於旅遊和遊學經歷。我以前自己出去旅遊的時候都要寫2000字的遊記,然後拍大量的照片。後來帶著程傑一起去的時候,考慮到他年齡比較小,我就鼓勵他說:“你不用寫那麼多,只要寫今天你有感受的一件事或者一個人就足夠了。”
說到這裡,我想再有家長帶著孩子去旅遊時,不會再想著說:“哎呀,孩子耽誤學習怎麼辦?”事實上這和耽誤不耽誤學習完全不是同一個層面的問題了。旅遊那幾天,不同的環境和經歷給孩子帶來的心靈衝擊、給予他精神的洗禮,是一種高度濃縮的“穿越時空”的生活體驗。這是家庭生活或者是你送他去幾天學習班所給不到的。
2013年程傑高中畢業申請美國大學時,有朋友問我:“孩子這麼小,你捨得讓他離開你嗎?”
說實話,我內心還真捨不得。但作為一個母親,我懂得孩子要有一個更好的成長和發展平臺,未來的人生才能更幸福,如果他們能走到更遠的地方,做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