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的物件。

水的性格

人的性格就如同流水:水愈淺,流愈急;水愈深;波愈平;有的水錶面起伏而內裡寧

靜;有些水波瀾不驚而暗藏漩渦;有的水是長河大江,浩浩蕩蕩;有的水是細流清淺,潺潺

涓涓;有些水會一雨成災,隨四時晴晦而變;有些水能容納百川,不濫不旱。

水深者未必沒有漩渦,水廣者未必不能成災,能容百川、納雅言、不隨鳳起浪、不逞一

時意氣的畢竟不多。

利與弊

當汽車剛發明的時候,有人高興地報告未來的福音:“從此我們可以不再聽馬蹄的嘈雜

聲、嗅糞便的騷味;空氣將出奇地乾淨,女士們的白衣服也不再會因為馬尾的拍打而弄

贓。”但是到今天卻大不然了,街道上汽車爭鳴,奏耳欲聾,噴出的黑煙,令人作嘔,空氣

更是汙染到危害人們生命的程度。由此可知,世事很難如我們預料,凡有一利也常有一弊,

只是當利剛產生時候,我們不一定注意到弊的存在罷了!

眼睛

眼睛是靈魂之窗,最能表達人的情緒。“美目盼兮”、“婉如清揚”、“回眸一笑百媚

生”、“眼波才動被人猜”,文學作品中真不知道有多少形容眼睛的辭句。戲劇裡更有所謂

“眼先引”,青衣儲蓄,花旦乖巧,隨著角色的不同,眼睛的轉動也不一樣,可知眼睛的修

養是多麼重要了。

眼睛貴在清、明、澄、撤,不染纖塵,不帶造作。因為眼能傳心,所以要想有一雙美麗

的眼睛,最重要的就是“思無邪”。

寧靜

我們常用“寧靜”這個形容詞。狹義的寧靜是指無聲的沉寂,廣義的寧靜是指心靈的平

適與造成平適的環境。

所以柔美的音樂使我們覺得和諧,深林的鳥鳴使我們覺得悠遠,清雅的聲香使我們怡然

陶醉——都是一種寧靜。

風、雲、水、山

十五歲是風,二十歲是雲,二十五歲是水,三十歲是山。

詩是風,散文是雲,小說是水,論文是山。

風可感而不可見,雲可見而不可捉,水可捉而難把握,只有山是沉厚而實在的。但云是

風的面貌,水是雲的凝結,山是水的故鄉。沒有風,雲便不再飄遊:沒有云,雨便不再降

下;沒有水,山便將要枯黃。

插花

會插花的人,即使是枯枝兩根,凡花數朵,粗陶一皿,也能配置得典雅脫俗,清新悅

目。

會生活的人,即使是粗茶淡飯,竹床藤椅,蓬門陋室,也能安排得寧靜閒適,怡然自

得。

咖啡室

在繁華的市區我們常可以見到幽雅的咖啡室。有著和諧的燈光與柔美的音樂,當我們跨

人其中,街道上的喧鬧就被摒出了厚厚的玻璃門外。這時我們可以坐在舒適的座椅上,一邊

吸著飲料,一面欣賞音樂,十分地愜意。但是當我們工作的時間到了,推開門,迎來的又是

一片嘈雜的世界。

現代人的寧靜就是如此,不是遭隱山林,離開人群,而是在暄囂與攏攘之間,尋找寧

靜。

偉大與渺小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歡登山,國內著名的山峰他幾乎全登遍了。我問他登山有什麼感

覺,他說:一則以喜,一則以悲,喜的是覺得自己很偉大,悲的是又感覺自己很渺小。當辛

苦登上山巔之後,看萬物都在腳下,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偉大感覺是最快樂

的。但是跟著舉目蒼天,俯瞰大地,又覺得在宇宙之中,自己是那麼微不足道,而有“寄蜉

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悲哀。

歷史上許多偉大的人物,事業愈是成功愈謙虛,學問愈是淵博,愈覺得貧乏,不也就是

這個道理嗎?

享受生活與生活享受

有人要享受生活,有人要生活享受,聽來似乎一樣,本質卻大有不同。

享受生活重視的是精神,生活享受重視的是物質。知足常樂的人,多半可以愜意地享受

生活,貪婪富貴卻常不滿於生活的享受。因為“享受生活”的人。“享受”由“生活”所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