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澤、福溪、前山、藤橋、港南的鄉鎮長。

序 浙江天台最後的抗戰老兵(15)

三、幫助組建天台志願兵團

1939年7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在省第一次黨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指出:“針對著敵人在定海、玉環、溫嶺的登陸與繼續進攻沿海各地,我們全浙人民的緊急任務就在於協助政府和軍隊加緊動員民眾參加軍隊作戰,以武裝保衛沿海並擴大開展浙西遊擊戰爭,打退敵人的進攻……必須積極動員群眾參加軍隊……”

根據省委這一指示,縣委透過政工隊向縣長梁濟康提出組建天台志願兵團的建議。因這一建議不但有利抗日,而且能解決政府徵兵難的問題,梁濟康立即表示贊同。

在政工隊的幫助下,縣政府於1939年8月下旬開始籌劃。9月4日,在縣政府禮堂召開各鄉鎮長、徵兵協會主任委員會議,商定成立天台志願兵團,實行志願應徵,甄甘人數為1290名。黨領導政工隊協助縣政府制訂出《天台縣發動志願兵人營辦法》9條,規定了入營標準、待遇、名額、時間、宣傳發動事宜等。

《辦法》雖然有了,但各鄉鎮對此舉認識並不一致,民眾中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宣傳發動。政工隊在黨的領導下,根據蘇區擴軍經驗,結合天台實際,確定宣傳發動計劃。首先在黨的力量較強的靈溪、下*發動,號召黨員和積極分子帶頭報名,解釋縣政府的優待措施。取得成功後,再在鄉鎮長執行不力的平鎮、藤橋一帶突破,取得初步經驗,然後深入到鄉鎮向保長宣傳、通報先進地區情況,幫助他們調查研究,分析本地實情,有重點地深入到一些家庭,說服壯丁本人和家屬,成熟一個,影響一片,待多數自然村都有自願報名應徵的物件時,抓住火候,發起競賽,保與保比,鄉與鄉比。開始比數量,接著比質量。所謂質量,是指工作做的細,幫助應徵壯丁解決一些具體困難。

下鄉發動宣傳的除徵工隊員外,還有社訓督導員、婦女宣傳隊員、戰時婦女服務團團員,共分7個組,攜帶“宣傳綱要”,於9月16日分赴各鄉鎮,到9月底結束。縣委和所屬支部深入細緻進行思想發動,全縣徵兵計劃超額完成。一個多月的時間,報名應徵者達1714名,超出原定目標400餘名。境內壯丁聞風而起,結隊入營,有許多可以免緩服役的壯丁,仍紛紛應徵,其中兄弟共服兵役,父子同時報名,獨子自告奮勇與知識分子投筆從戒者達300餘人。當時《東南日報》對天台民眾從軍擁軍盛況曾作連續報道,天台策劃年改為全省聞名的抗日模範縣。

10月4日至8日,為各鄉鎮歡送志願兵來縣集中時間。全縣40個鄉鎮,均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各鄉鎮歡送都比較熱烈,有僱戲班子演戲的,有饋贈絨衣、鞋襪、毛巾、路費、點心的。志願兵到齊後,各鄉鎮長領隊,各保長、地方紳士及志願兵家屬陪同送到縣城。天台縣各界為歡送志願兵團出征,成立了歡送籌備處,下設宣傳組、徵募組、招待組、總務組。城區各界均懸旗表示歡迎,全體軍警列隊迎接致敬。縣政府除設茶招待志願兵及其家屬外,還專設軍樂隊在大門口歡迎。政工隊員、婦女宣傳隊員輪流到各志願兵連慰問和教唱抗日歌曲,徵募組募宋豬肉900斤、牛肉1500斤,由學生送到各志願兵駐地。

序 浙江天台最後的抗戰老兵(16)

為了加強管理,10月4日,正式成立天台志願兵團團部,梁濟康兼任團長,下分3個營:第1營轄4個連,駐國清寺;第2營轄3個連,駐文廟、妙山頭;第3營轄3個連,駐張氏祠堂和陳伯良專祠。

10月10日,歡送志願兵團出征大會在南門外大操場隆重舉行。這天下午2時,志願兵團以整齊的隊容開赴會場,參加大會的有各機關、學校、團體的工作人員和師生及各鄉鎮代表、志願兵家屬,會場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政工隊佈置的會場別開生面。會場正中設檢閱臺,左邊設指揮台,右邊為軍樂臺。檢閱臺上的橫幅寫著“還我河山”,兩旁的對聯是:“仿戚繼光練兵破倭天台團剛過義烏營數”,“有終子云請纓繫頸日本王可作越南王觀”;“此非惡聲千七百人齊起舞”,“難得猛士四萬八峰為低頭”。天下著小雨,臺前的志願兵昂然挺立,精神抖擻。大會開始,鳴炮三響,軍樂雄壯。先進行閱兵,繼而獻旗,接著大會主席致詞,縣長梁濟康代表省主席黃紹站致詞,再報告發動組織志願兵團的經過。

大會之後,原計劃將這批志願兵如數交給軍政部第二十二補訓處,因該處在臨海的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