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1997年,無線電波段拍賣的競標中出現了“渦輪機陰謀”的變體。一家公司如果想得到某個特定地區的許可權,它就會透過把該地區的電話區號作為其出價的後三位數字,向其他公司暗示自己爭取該許可權的決心。這樣,其他公司就會讓它勝出。只要同一個公司集團能長期在大量的這種拍賣中相互影響,只要反壟斷當局沒有察覺出這種規律,這種陰謀就可能繼續維持下去。20
更普遍的情形是,某個行業中的公司會盡力達成,並維持未經明確溝通的、隱含的或心照不宣的協議。這消除了反托拉斯犯罪行為的風險,儘管反托拉斯當局可以利用其他方法結束隱含的合謀。不利之處在於協議不夠清晰,且欺騙難以覺察,不過公司可以設計一些方法來改善這兩個方面。
公司可以按照地域、生產線或某種類似的方式協議分割市場,而不是協議定價。這樣,欺騙就更加顯而易見,一旦其他公司“偷”走了分給你的部分市場,你的銷售人員很快就會知道。
藉助於“匹配競爭或殊死一搏”政策或最惠顧客條款之類的方法,商家可以更加簡便地察覺降價,而報復也將得以迅速、自動地執行;在零售業尤其如此。許多銷售家用產品和電子產品的公司高調地宣稱,其價格將低於任何競爭對手的價格。有些公司甚至保證,如果你購買產品後一個月內發現其他同類產品價格更低,它們會退回差額,有時甚至雙倍退回差額。乍一看,這些策略似乎以承諾低價促進了競爭。但只要有一點點博弈論思維就會知道,實際上它們所起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