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2)

/i》om

書店不大,就十餘平方米,到處堆滿舊書。這裡經營的全部是與北京歷史文化題材有關的老舊圖書及相關資料、檔案、地圖。這種專題經營的舊書店,即使在今天也是獨一份的。康熙年間印刷的《日下舊聞考》算是這裡的鎮店之寶。另外,如《宣武文史》《海淀文史》《石景山文史》的全套本,都是不可多得的內部資料,也都是北京發燒友的摯愛。地方誌方面,如《順天府志》《燕都叢考》《舊京景物略》等古籍整理本,運氣好的話也能找到。而除了圖書,書架上還擺放著不少北京城的老物件兒:大座鐘、話匣子、老臺燈,營造出濃郁的老北京情調。店鋪的一角還堆放著不少當年四合院的磚雕、木雕,都是店主小崔自己跑工地撿回來的,這些常人眼中的“破爛”,在書局裡卻成了寶貝,也正是有了這些物件兒的點綴,正陽書局顯得更北京了。

書局草創之初舉步維艱。慘淡的生意,擠兌得崔勇白天黑夜連空調都捨不得開,就為省點錢多進些書。另外,自己做飯洗衣,連逮耗子都成了小崔的必修課,“這是關係到書店‘生死存亡’的大事,耗子要是把舊書都咬了,那婁子可就大了!”

據崔勇介紹,上門尋書的包括各大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者,甚至不乏外國友人。看著外國人都在仔細地研究大柵欄的過去,店主小崔更覺得,作為北京人真該認認真真地把自己家門口這點事弄清楚。但大部分經常光顧正陽書局的“老北京”都是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這些人不一定都嗜好讀書,他們來這家書店看的不是書,而是看看逝去的北京。

若在正陽書局看上一本書,一定要先問問店主賣不賣。因為店裡有一部分書和資料是店主收藏的非賣品。崔勇準備開設一家網站,在上面列出書目,將這些書的出版年代、著作單位等內容都展示出來,以便更好地分享、交流。其實這小小的正陽書局,與其說是一個書鋪,不如說是一個老北京文化的道場,吸引著散落在四面八方的“老北京”們來這兒聚首。

從文人雅園到湘鄂同樂會

湖廣會館:歷史大戲一出接一出

從文人雅園到湘鄂同樂會

在兩廣路虎坊橋路口的西南角,臉譜造型林立的小廣場旁,一座青牆紅梁的小院兒獨立於周邊高樓大廈中。欄雕大門顯得格外肅穆,步入其間更是別有洞天,面積近三千平方米的院落已形成戲樓、茶樓、酒樓、博物館“三樓一館”的格局。

您別小看了這位於南城的院落,當年可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來居住。清朝名士徐乾學、嶽鍾琪、張惟寅、劉權之、王傑、葉繼雯等都曾在這裡居住過。直到嘉慶年間,它有了這個如今世人皆知的名字——湖廣會館。湖廣建省始於元代,1376年兩廣分出後,專指兩湖。

如果不是科舉制度在1905年被廢除,湖廣會館仍會像它建立之初那樣主要用來招待湖南、湖北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們。因這個緣由,文昌閣就成了會館中的重要建築。這一儲存完好的文昌閣現在位於會館中部,前有1830年加蓋的大戲樓,後有供會議用的寶善堂、供宴飲的楚畹堂和會客的風雨懷人館。再往裡走,便是竹木疊嶂、籠雀啁啾的花廊。博物館工作人員還會饒有情趣地種些絲瓜、葡萄等植物添些色彩。而鄉賢祠則是庭院中最顯眼的處所,如今門外掛著“北京戲曲博物館”的牌匾。

文昌閣對面的門廊拐角處還有幾幅壁貼。葉名琛、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的大學士匾,曾國荃、胡林翼等人的封爵匾,還有劉子莊、黃自元等三十一人的狀元、榜眼、探花、傳臚匾等在此都有記錄。據《北京湖廣會館志稿》記載,但凡公署、祠廟、名跡勝地都會留下匾額對聯,然而新中國成立後,湖廣會館因長期用作民居,到了20世紀60~70年代,這些匾額多被居民拿去劈柴取暖用了。從現存的牌匾上看,在湖廣會館留下名字最多的就屬一等侯爵、同治朝的曾國藩。

繼1830年增設大戲樓後,湖廣會館第二次大修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由官至禮部侍郎的曾國藩倡議重修,新增了風雨懷人館,確定了會館的整體格局。曾國藩1871年10月11日在這裡度過了他的六十大壽。這個脾氣古怪的老頭兒覺得只有在這裡才“宛在洞庭雲夢”,能夠感覺到水鄉澤國的萬千氣象。於是當他神清氣爽地坐到會館戲樓裡,在“將出”“相入”門簾開開合合、鼓鈸咣鏗鏘中寫下了這副文采橫溢的戲樓楹聯:“魏闕共朝宗氣象萬千宛在洞庭雲夢,康衢偕舞蹈宮商一片依然白雲陽春。”

上聯說的是瀟湘夜雨八百雲水的湖南,下聯道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