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起啊?瞧顧叔時這下弄的,進退兩難嘛。
一片肅靜,鴉雀無聲。
“我來讀,”連志清推開兩名攙扶他的同伴,走到臥碑文前面,朝著碑文拜了拜,這才念那上頭的第三條:“軍民一切利病,並不許生員建言。果有一切軍民利病之事,許當該有司、在野賢才、有志壯士、質樸農夫、商賈技藝,皆可言之,諸人毋得阻當。惟生員不許!”
朱元璋定下的聖訓,朝政得失利弊,相關官員、山林隱逸、百姓農夫、商賈小販都可以評價指摘,唯獨不許生員來唧唧歪歪!
有的人認為這是朱元璋要生員們安心學習,不要議論朝政耽誤了功課,但更多的人覺得他根本是想鉗制言論,因為在這個時代,除了秀才生員之外,普通百姓、販夫走卒以文盲居多,就算給他評議朝政的權力,他也沒有這個能力呀!
於是,讀書人的主體,生員不準議政,普通老百姓可以議論卻沒有相應的能力,等於叫全國上下通通閉嘴,一切悉聽朝廷安排。
這麼不合情不合理的規定,當然在朱元璋死後,就沒有繼續執行了。
不過,大明朝凡事以祖宗成法為大,後來社會情況生了改變,過去的規定不合時宜了,也並不去廢止這個規定,而是在實際操作中不再執行。
比如出門開路引的規定,在全國各地都不再嚴格執行了,秦林剛到薊州時,要不是正好撞上白蓮教叛亂,他是不會遇到查路引的。朱元璋規定貪官剝皮實草,萬曆年當官靠俸祿得活活餓死,幾乎無官不貪,誰真被剝了皮?
這樣做就有個問題,那就是不合時宜、實際上不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