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駐軍和自護隊的人馬他們不敢調動,所以只好拿著十萬兵力來迎敵了。
其實,排程北沙的駐軍和自護隊確實有些問題,私自調動駐軍是大將軍的權力,而自護隊並不是正規的軍隊。是李序然當時考慮到北沙這個地方和別的國家相鄰隨時可能有戰爭,所以,才採取了這種亦兵亦農的方式創造的這個自護隊。
而最初創立自護隊是在太倉做縣令的時候,那個時候,由於太倉縣的山匪眾多,而且相當的猖獗,可是當地沒有駐軍,而縣衙也就那麼點差官,所以,李序然就組織了自護隊,在當時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由於自護隊都是出自本縣的百姓,他們忙時幹農活,閒下來了才練兵,所以,不用給他們發糧餉也可以存活下去。而他們都是本地人,自然對各自的家鄉有著特別的感情,一旦有外人來侵犯,他們就會拼命的抵抗,因為這裡受傷害的人中就就有可能是他們的父母和兄弟朋友等。同時,李序然當初在成立自護隊的時候,非常注重這些人的品質,同時他賦予自護隊很多榮譽,如他們有專門的衣服,同時有自己的戰馬,當軍隊或者地方官府需要補兵或者補差役的時候,他們可以優先考慮。另外,對於家中只有一個勞力或者勞力較少的隊員,可以給予一些糧食和銀兩上的補助。這在當時是經過皇上批准,而且得到表揚的。
由於兩江和北沙省其他的衙門和官員都是看著自護隊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所以,他們對自護隊的管理和認可也都形成了一種默契。同時,兩江和北沙的很多官員都是李序然一手帶過來的,他們自然知道李序然的苦心,於是,對自護隊的事情都很配合。所以,經過他們多年的努力,現在自護隊的部署和執行已經是非常的完善了。
說到底,這支力量最認可的人還是李序然,而至於現在的大將軍能不能調動他們?他們能不能像將士們那樣去打仗?這都是未知數。
不過。只有親身經歷的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自護隊,大將軍肯定是不知道的了,他也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李序然早就知道了,也早就意識到了,因為,沒有人比他更關心這隻力量了。
這天,李序然啟動了他用的飛鴿傳書,一直以來他都訓練著從京城到兩江北沙的信鴿,平時為了讓信鴿熟悉路線。他們都是送一些無關緊要的問候之類的信,但這次卻不同了。
他這次專門是說自護隊的事,大意如下:
自護隊亦農亦兵,這就是鋤頭不能鏽和槍頭不能鈍的關係。但除了在上次征戰時北沙本地的隊員。還有從兩江抽調過去的兩萬人馬外,其他的自護隊員並未參與到戰事中,所以,不能將他們完全作為“兵”來對待。否則會造成無辜百姓無謂的犧牲。
現在北沙每個縣自護隊員有自三千起步不等。南江和北江每個縣有兩千人起步不等,三個省加起來有五十萬之多的人馬,這隻力量千萬不能用錯。
考慮到特殊情況。這次征戰不準動用自護隊的一兵一卒,也不能向其他人展示這支力量,如有人問起來,就說自護隊是防止匪患和雞鳴狗盜之類的,不足以迎敵。
信寫好後,李序然交給徐明去安排,這封信是寫給南江巡撫董連平,北江巡撫司徒晉,還有北沙的巡撫一馳,提督將軍塵遠。
李序然的意思很清楚:除了他,誰也不要想調動這幾十萬的自護隊的人馬。
那麼,這些人該怎麼調?怎麼安排?如何將他們放到恰到好處?這也都是李序然的自己才可以決定的,他苦心早就的這隻力量千萬不能交給這個皇五子和富察魯他們去糟蹋惡去浪費。
因為,他要對兩江省和北沙省的百姓一個交代。
既然當地的駐軍他們無權調動,而自護隊又不敢調,所以,塵遠和秦章他們只好將這十萬精兵全部派了上去。
塵遠手上的火炮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好在秦章他們帶過來了二十門,並配備了不少火藥,他們現在依據有力地形和火炮可以遠端攻擊的優勢來遏制敵人,真正的大戰必須要等大將軍的大隊人馬到了之後才可以展開。
隨著秦章的一聲令下,火炮齊發,同時,他們將十萬大軍儘可能的排開,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陣勢立刻壯大了許多。
“元帥,看樣子是敵軍的援軍到了,將士們已經打了一天一夜了,敵軍的火炮正猛,要不我們就在附近安營紮寨,休整一下再從長計議?”,摩薩國的軍師佐木說道。
拓拓木想了一下,同意了軍師的建議。這幾年裡,這個拓拓木到處拜師學藝,除了武功上大有增長外,謀略方面也很有進步,他知道人身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