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讓李序然給皇上說說,讓他把這個欽差大臣撤回去,他就可以回京城了,這裡的條件實在是不比京城,他一大把年紀了,享受慣了四平八穩的生活,原先的話好歹是大將軍,受累也值得,現在成了這個閒職的欽差大臣,他實在是不想呆了。
果然,楊峰先是恭賀大軍打了勝仗,然後說了謝謝李序然協助他處理了奸細的事情,最後果然說道了上摺子的事。
這可為難了李序然,按理說,他的實權現在確實比楊峰的大,但論品階都是正一品,楊峰自己也可以單獨給自己上摺子,為什麼要透過自己呢?
說句實話,說起這一點,李序然也對自己的恩師有點意見,自從他當了欽差大臣後,整天幾乎連門都不邁出,皇上設立欽差大臣的意思一方面是為了牽制大將軍, ;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安撫當地百姓,顯然,這一點來說,楊峰很不合格。
李序然只好答應了自己的恩師,畢竟是師生關係,他也沒辦法拒絕,同時,李序然向楊峰提了很多意見,希望能夠提醒或者激勵他。
但楊峰表面答應著 ;,顯然心不在焉的,李序然隱隱的感覺到:自己的恩師怎麼變壞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有時,自己甚至都不認識了。
恩師啊,你可千萬不能出什麼意外,為官一輩子了,不容易啊。
第一百三十五章 練兵秣馬
幾天後,李序然收到皇上批覆的旨意,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皇上基本上都同意了他的請求。
正如他所想,皇上同意將小沙國改為一個省,名字正是北沙省,同時任命一馳為北沙的布政使,這一點李序然也沒有想到。北沙暫不設巡撫,軍政大權均由李序然掌握。
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北沙省減滅稅負,扶持百姓之事全部由李序然負責,他在北沙省有最高的權力。
這也包括先鋒將軍直接由李序然任命,不需要請示朝廷,這次塵遠衝鋒陷陣,屢立戰功,李序然決定提拔他。
但是,關於欽差大臣的事,皇上沒有提,李序然知道,沒有提就是不同意,這就是皇上的另外一種旨意。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除了欽差大臣的事,其他的都同意了,其實,仔細想想看,李序然的建議對朝廷百利而無一害,朝廷正愁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案,現在李序然說的這麼詳細,同時又是從實地瞭解過得,也切合實際,所以自然就批准了。
於是,李序然將眾將領召集在帥營,像他們傳達了旨意,因為他知道:皇上的話是最有說服力的。
關於何時能結束此次的北征,皇上在旨意裡只有一句話:不破樓蘭終不還。
關於塵遠做先鋒將軍的事,李序然是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的。一方面是因為塵遠此次確實立了戰功,而另一方面,據李序然的觀察,塵遠的悟性要比其他的將軍要高,所以,下一步要重點培養他。
但是,鑑於李序然和塵遠的關係,他決定還是在軍用進行一次比武大賽。凡軍中二品以上的將領都可以參加,最後,再擇優錄取。
比武大賽就選在軍營中間的一塊空地上,告示發出去後,具備條件的都來參加,這倒不是他們對這個職務有多向往,而是因為軍人與生俱來的打鬥之性決定的,習慣了舞槍弄棒的武將能,最近閒來無事,有這麼一次比武大賽。那還不樂壞了他們,其實,不光他們,軍中其他人也在期待著觀戰。
幾聲擂鼓聲後,最先上來的兩位將領就開始了。李序然決定分四個賽場,但同時進行,決出四強後,第二天再由這四強裡決出兩強,然後再兩強裡選出第一名。也就是先鋒將軍。
李序然這樣安排既考慮了效率也兼顧了公平,比武都是真刀實槍的,規則也很透明,這樣結果出來後。大家也就沒有什麼異議了。
第一天的時候,勝出的四位將軍是:秦章、魏忠、塵遠還有安畢可,第二天的時候勝出的是塵遠和秦章。
秦章是副先鋒,他本身就走很高功力。透過這次李序然的武功絕學,他的進步很快,從和烏金元帥對決的時候可以看出。秦章的武功現在已經超過了已經回京的候明鈞將軍。
當然,塵遠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是武將出身,但他沒有什麼打仗的經驗,加上這幾年一直跟隨李序然在地方為官,只是參與一些剿匪行動,好在他自己喜歡習武,經常自己操練,也算是做到了: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自從學了武功絕學後,他的進步是最快的,同時他長的兇猛,倒有幾分戰將的風格。
在塵遠和秦章的對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