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呢,我們的李中堂凱旋歸來,做上了大學士,所以,就算是為李中堂接風。”說著,大家都站起來,比畢恭畢敬的和李序然碰杯。
一杯酒下肚,楊再興繼續說道:“二來呢,現在李中堂領了欽差的差事,隨從的還有兩位侍郎,這是皇上考驗大家時候,我們要全力協助李中堂賑災,來,大家在舉杯,預祝我們的欽差大學士還有兩位侍郎馬到成功”。
客套之後,大家很快說道了正題,不過,大都都是李序然在聽著,其他人在說著,而說的人又主要是以楊再興為主。
李序然能聽的出來,他們的主要意思是這次賑災主要是做做姿態,更多的是表達朝廷的一種的態度,朝廷給的賑災銀子相當有限,根本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可是幾百萬災民,要是換做個人的話,那個人也拿不出來多少銀子,要是弄好了了,還能撿一個大大的功勞。
其實,接到這個差事到現在過了這麼幾個時辰,李序然心裡已經有了大體的思路,但是,方才楊再興的一句話提醒了他。
那就是讓朝廷的一些命官先捐一點銀子,一來可以增加一些賑災的銀子,畢竟能捐多少是多少,反正災民們不會嫌棄。
而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可以接著這件事來試探試探朝中官員尤其是皇上對這件事的態度,可以想象,要是皇上帶頭捐了,其他的官員自然就被架在哪裡,不捐也就不行了。
當李序然說了這個主意後,楊再興很快就答應了,劉侍郎和崔侍郎自然是大力支援了,尤其是劉侍郎,激動的馬上就表態:他可以捐兩年的俸祿,他的兒子也做了官,是個七品官,就剩下他和他的夫人,一年吃喝也不愁,倒也落得個發不了也窮到那兒的結果。
另外兩個二品官徵了一下,然後馬上就答應了,看樣子,朝廷大事中不統一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就連這點事情都很南做到真正的統一,更何況其他的呢。
於是,李序然和楊再興他們便商量合計一番,策劃著一場向百官乃至皇上“要錢”的好戲。
就這樣他幾個就算是把這件事定下來了,酒也喝了,飯也吃了,事情也商量好了,該回去了。
大家各自離去的時候,已經很晚了,看著天空的月亮,微微醉酒的李序然似乎感到了一絲的欣慰,起碼有人能和他站在一起來辦事,有人給他出主意,有人幫他,也有人願意為他馬首是瞻,這是個好訊息,大學士的新徵途就要從這賑災之事開始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 賑災路上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李序然早就準備好了,進殿的時候,他和楊再興互相點點頭,也就是說楊再興已經給他的人打好了招呼,而劉侍郎和崔侍郎的態度自然沒的說,剩下的就看李序然了。
各大臣有事說事,輪到李序然的時候,他就準備說這件事,但是,沒想到讓楊再興給搶先一步。
“啟奏聖上,李中堂馬上就要啟辰去河南河北兩地賑災,據微臣所知,這兩地幾百萬災民,他們太需要得到幫助了,所以這個差事也不好乾,李中堂去了災地,我們這些朝廷命官也應該出把力,不管是銀子、衣物都可以表示表示,大家說是不是?這也是為了大局嘛”,楊再興說著,底下有幾個人很快便附和到,連連點頭。
楊再興真是夠意思,他考慮到李序然本身負責這件事不便開口,自己就先說了。
這時,戶部侍郎劉士成站了出了說道:“楊中堂說的對,賑災救民,每個人都有責任,更何況朝廷命官,微臣不才,願意捐出兩年的俸祿,為朝廷的賑災大計出一份力”。
之後,兵部崔侍郎,還有昨晚和李序然他們一起吃飯的禮部侍郎、都察院御史等,也站了出來表態,另外,還有一些官員也站了出來,儘管,他們都是一些沒有實權的官員,但畢竟也代表了一種力量,一種支援。
這回,一向和楊再興他們唱反調的佟爾璞和富察魯也站了出來表示支援,那麼他們的那些心腹手下自然就積極配合了。
像他們這種久在官場的人都知道,向賑災救災這種事,都是檯面上的,無論是誰,那怕對其他的事再有意見,表面上,對這件事還是要統一的。佟中堂和富中堂自然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時,皇上在上面終於發話了:“好啊。既然我滿朝文武都由此愛民之心,朕也在這裡表態,捐一千兩”。
退朝後,戶部侍郎劉士成便開始登記造冊。終官員都表了態,包括把自己的一些下屬,還有家中的夫人小姐等也算上,最終捐的一萬多兩。
李序然很清楚,這些人,不管哪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