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3 / 4)

小說:回到清朝當大官 作者:

常的嚴重,大家不能在敷衍了事了,剛才我已經向各位官員傳達過朝廷的旨意了,好多官員的態度都大有好轉,本官很是欣慰。

說道這裡,李序然突然接過尚方寶劍:“不過,有些官員似乎還沒能理解朝廷的旨意,也沒能聽明白本官的話,竟然明目張膽的抗旨抗命,還幹貪墨的勾當,就在方才,還有人向本官塞銀子,當然,這只是部分人,但今天本官不能容他們了”。

這時,一些官員自感心虛,竟然哆嗦的站也站不起來了。

但李序然並沒有停止他的講話:“河北黃道臺、鄧州劉知府,河南倉州張知府、大集王知府,出列”,李序然一口氣說了那麼多四品以上的官,隨之又說了八個知縣。

侍衛早已在周圍站好了,李序然一聲令下,他們的頂戴花翎就被拿掉了,伴隨的是一群人的哭喊和絕望的叫聲。

當然,李序然這只是將他們從現職上拿了下來,至於具體的查辦還有刑部和吏部走程式,朝廷立刻會安排新官上任,當然,李序然已經建議了,必須要考慮本地的官員,同時,在新官到來之前,他會派人親信去各地督辦差事。這是他的權力,走的時候,他專門向朝廷要了這個臨機專斷權力。

有獎便有罰,之後,李序然便獎勵了河南巡撫張晉成、河北按察使等一些官員,尤其是重點獎勵了濟州府陳縣的縣令等兩位老縣令。

李序然必須要這麼做,他幾次收拾了這麼多的官員,千萬不要惹怒了所有了的人,不然的話他這個欽差就會成為“孤家寡人”,沒人會支援他了。

這時,天也已經黑了,李序然便叫人準備了飯菜,就這樣,驚心動魄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準備了這麼久,籌糧的差事就算是成功一大半了。

眾官員都已離去,濟州府安靜了許多,知府衙門旁邊的李序然的臨時府宅在這安靜中又添了幾分祥和,今天辦成了一件大事,一件可以解兩省幾百萬災民之亂的大事,同時,接下來開始真正的治理兩省的計劃就可以開始實行了。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長遠的發展河南河北這兩個省的經濟和民生,那就一定要找出一條最起碼是他們能自給自足的道路,確切的說,作為朝廷大員,李序然要找出一個能通往這條發展之路的方法和方向。

顯然,要做這項大事,有兩個條件是必須要具備的,那就是:人力和財力。

所謂的人力就是要有足夠的人手去開建工程,不管是對這兩條大河的引流,或者是對土壤的改善,還有飼養馬牛羊等,沒有足夠的人手是不行的。

而有了人手後,還必須要有銀子,不然的話,什麼東西也買不到,幹活的人也不好好幹,所謂的工程那就只是個口號而已了。

現在還有個問題,那些災民連飯也吃不飽,怎麼可能去幹活呢,即使有心也無力啊,這意味著李序然除了要準備銀子和糧食外,還要去想盡辦法去說服兩個省的百姓用心去做好這件事。(未完待續)

第一百九十七章 治標又治本(上)

各級官員和富商回去後,就積極的按照李序然的命令去籌糧,在每個府縣上,李序然派了一名親信,同時由十幾名提督府的軍士護著他們,這些軍士既要督促他們籌糧,還要督促他們保管好這些來之不易籌到的糧食。23us

這些官員還真是說幹就幹,沒過多久各地的富商就捐出了不少糧食還有一些銀子,官員們尤其是河北的以及河南之前捐助不利的官員也狠了心下了本,捐出了不少銀子。

此外,李序然命令十三騎演了兩處戲。

一個是在河北和河南兩地各選了兩家商戶,全是鼎鼎有名的大戶人家,十三騎帶著幾個親信,全部讓懂易容之術的老十三化妝成災民,將他們藏糧食的地窖和密室給挖出來,並安排之前就在門外藏著的其他經過化妝的災民,來了個明搶糧食的鬧劇。

事發後,這些商戶也不敢告到官府裡,因為,他們當時給李序然說的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多的存糧,結果被災民搶到的糧食遠遠大於他們當初給朝廷許諾的捐糧,這是欺騙欽差之罪。所以他們只能啞巴吃黃梨有苦說不出,就把這事給壓了下去。

這樣一來,這些大戶人家再也不敢隱瞞了,看到李序然如此這般的良苦用心,他們也下了最後的狠心,能捐多少就捐多少,不要因為這麼點糧食把命給丟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和這個套路差不多,不過,發生的地方是在官府,這些私自挖地窖藏糧食或者藏銀子的官員家也發生了災民偷盜的事情,同樣,他們也不敢向李序然報告,同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