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部分(2 / 4)

了。自由法國運動僅僅在非洲、大洋洲和印度爭取到一些較小的殖民地,這些收穫,同接受貝當權力的廣大的法國本上和海外領地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在法國非佔領區,新政府沒有遇到抵抗就接過了控制權。6月28日,新政府遷到克勒蒙菲朗,然而,這個城市缺乏供政府各部使用的適當房屋,它們只得分散在附近的一些礦泉療養地上。二十四小時的經驗就足以說明這種局面是無法容忍的。另一個可能的去處是里昂,但是,政府不願設在一個容易受到大量城市人口壓力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的人又都是忠於赫里歐的。維希擁有大量的旅館房屋,可以安置政府的各個部門,所以是解決這個最大的實際困難的地方。7月1日,貝當和他的部長們遷到了這個城市。維希作為他們首都的時間,比他們原先預料的要長久得多,而維希的象徵意義,也遠遠超出他們原先希望的或是擔心的。自從6月16日成立以後,這個政府經歷了一次重要的變動。賴伐爾最初拒絕就職,因為沒有讓他擔任他想擔任的外交部長一職,可是他不久就後悔自己不該一時賭氣,於是參加政府當了內閣會議副主席和國務部長。波爾多市長,賴伐爾的黨羽馬爾凱,同時成為內政部長。

誰都知道貝當厭惡議會政治的支持者,所以新政府中雖然還容納了幾個這種人士,但也包括許多第三共和國的敵人。對當時政權的敵視往往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有人竟然對法國的淪陷表示歡迎,因為它意味著民主共和國的結束,儘管並沒有很多人象《瓦礫》一書的作者走得那麼遠。這位作者公然高興他說,戰敗比勝利更為有利,因為戰敗就摧毀了一個“不光彩的議會制度”。一個法國軍官的日記中表達了一種較為溫和的反應:

當然,至少就目前而言,官兵們心裡全都想到在法國建立獨裁政治。我簡直從來沒有遇見過一個不曾對議會政治表示厭惡計程車兵,他們都堅持認為眾議員和他們的政策是唯一應對這場大災難負責的。

這種心情無疑是普遍存在的;它也說明了何以不搞政變,卻在情況許可的範圍內儘量尊重憲法,就可能使第三共和國結束。議會1940年的常會於7月6日正式閉幕,第二天,兩院在維希召開了特別會議,會上提出了一項修改憲法的建議。7月9日,參議院的二百三十名議員中有二百二十九票(拉斐特的後裔七十五歲的德尚布倫侯爵是唯一的反對者),眾議院的三百九十八名議員中有三百九十五票表決贊成修改憲法。為了試圖避免立即取消第三共和國,一群參議員,其中包括保羅…邦庫爾,提出了那項託林修改法案,這項法案提出:在締結和約以前,暫時中止實行1875年的憲法,授與貝當全權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維護國家的秩序和生活,委託他在一個委員會的協助下起草一部新憲法,以便提交國民表決。這裡還應該提一提一個奇怪的插曲:弗朗丹企圖說服國民議會議長勒伯倫在議會召開前辭職。據弗朗丹說,他這樣做是企圖保全第三共和國。人們自然很想知道:個人野心和想要搶在賴伐爾前面的念頭會不會同這種花招多少有點關係。無論如何,這一企圖毫無結果,因為貝當正要依靠賴伐爾來爭取眾議院同意廢除現行的憲法,賴伐爾的政治活動力,當時簡直是無窮無盡的。勒伯倫評論賴伐爾說:“他真會籠絡人!”萊翁·勃魯姆則說:“這件事是他一手搞起來的。”賴伐爾的影響,從他在波爾多所採取的、阻止政府遷往北非的強有力的步驟中已經顯露出來了。貝當儘管個人對賴伐爾相當反感,卻始終不曾完全忘記是賴伐爾出了最大的力為他取得他的地位的。他說:“賴伐爾可是個不平凡的人物。”

參眾兩院,或者至少是當時在維希的兩院議員,於7月10日上午舉行了一次秘密會議,聽取政府的意見。賴伐爾作為一項建議的發言人,提出授予貝當全權起草一部新憲法。他以貝當的名義提出保證說,兩院將繼續存在,因此議員們將繼續支取薪金,直到新的議會建立起來為止,這樣他就在反對託林修改法案,為他的建議贏得支援的努力中取得了相當成功。他還堅持主張新憲法應交由國民批准,不過應該注意的是:他並沒有對這種批准規定一個期限,也沒有規定國民批准的形式,這部憲法一經頒佈將立即生效。在接著進行的辯論中,貝熱裡提出一份由一百名左右的議員簽署的宣告,宣稱法國所能走的唯一道路是同其他拉丁國家,甚至同德國合作,建立起一種在性質上既是民族的又是社會的大陸新秩序。弗朗丹這時用一篇生動有力的演說,支援賴伐爾的制憲建議。當天下午,根據1875年的修改憲法條款,兩院作為國民議會舉行了一次正式會議。在可能有的八百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