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1 / 4)

遊牧部族和其他不安分守已的分子),盜匪四起,有人把它歸罪於同盟國;新政府將國王禮薩的壟斷政權任意規定的糧食管制價格取消後,生活費用又急劇上升;至於期待或希望軸心國勝利的那些人,則已因日本人在遠東的勝利而增添了新的信心。當然,這些要考慮的事不可能公開列入議會辯論,所以提到檯面上來反對條約的理由就耐人尋味了,因為它們說明了波斯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經歷了最近幾個月的事件之後,對於鐵一般的事實是如何熱中於爭論不休。議員哈比布拉·努巴克特(後因與德國特務勾結而被拘留)說,波斯隨時可讓軍需物資過境,但無意成為一個結盟國家而去冒拖入戰爭的風險,也從沒有希望任何別的國家來承擔波斯防禦可能入侵之敵的責任。另一個議員說,他在閱讀條約之前,原曾設想英國和俄國意欲賠償波斯在它們這次進攻和以後任何侵犯之中所受的損失,或是賠償由於同盟國的佔領造成它對外關係失調而帶來的經濟損失,並還曾設想波斯將被邀請參加和會。因此,直到1942年1月26日,議會才以八十票對五票批准條約,而且棄權票和缺席的議員為數不少。

這一條約於1942年1月29日簽字,確立了以英國、蘇聯為一方和以波斯為另一方之間的同盟關係。英蘇兩國共同並分別保證波斯領土完整、主權和政治獨立,並保護它不受任何外來侵略。它們和波斯並互相保證,在對外關係上不採取有損同盟條約另一簽字國或兩國的態度。凡和上述兩盟國都無外交關係的任何國家,波斯政府將不再與之保持外交關係(這不包括日本在內,因日本同蘇聯仍有外交關係)。波斯的武裝力量將不被要求參加反對任何外國的軍事行動,而只要維持波斯境內的治安。波斯同意同盟國使用整個波斯的一切交通工具,必要時有權軍管,俾使一個盟國的軍隊和給養得以透過前往另一個盟國;並同意對它們取用物資、徵用勞力、維持和改善這方面的交通運輸,給以一切便利。它將同兩國進行合作,建立和保持它們所需要的新聞檢查制度。在兩盟國和德國及其同夥(即目前已經或將來可能與兩盟國的任何一個國家作戰的所有國家)之間的戰事全部停止之後六個月內,兩盟國可在波斯保持它們認為必要的武裝力量。這些武裝力量的存在並不構成軍事佔領,並儘可能不干擾波斯政府機構、治安部隊、經濟生活、居民的正常遷移以及波斯法律的實施。兩盟國將盡其可能保障波斯經濟不受戰時困難影響,為此將與波斯政府進行協商。

如果波斯不是向俄國輸送給養的要道,同盟國或許不會入侵這個國家。但另一方面,德國第五縱隊的存在,已不僅是一個干涉的藉口,它確實構成了真正的威脅。德國逐步向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滲透的後果,英國人是歷歷在目的,英國作戰部隊剛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進行過戰役,至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第五縱隊在波斯製造的麻煩,英國中東問題的高階專家們還記憶猶新。入侵的主要責任是在國王禮薩,他同外國的外交代表向無直接聯絡——即使對可能向他提供有益忠告的中立國家的代表也是如此——而只是聽取波斯大臣們的口頭彙報(他無閱讀能力),而這些大臣無疑地總是把那些可能使他大發雷霆的訊息和意見說得緩和一些。因此,他耳目閉塞,獨斷獨行,對於同盟國消滅敵特的決心既盲然不察,對他本身絕不可能透過腐敗而親德的警察來控制這些敵特活動又無自知之明。所以,後來波斯人埋怨說,同盟國如果能使他面對一份更明白無疑的最後通碟,那他(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很可能會及時屈服。這種指責幾乎肯定是無視於這位國王的斷絕言路和不近人情。

第七章 從阿富汗驅逐軸心國僑民

1939年9月戰爭爆發後,阿富汗國王查希爾的政府宣佈中立。這一舉不僅保持了阿富汗政府的對外關係,而且也適應了眼前的內部局勢。

1935年,阿富汗遵照前國王納第爾的決定,正開始實施一個廣泛的工業發展綱要,並打算透過開發本國資源來穩定阿富汗的經濟。與此同時,還實施一項為一支小型機動部隊提供現代化裝備和運輸工具的重整軍備計劃。對這樣一個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並花費國家開支好幾百萬英鎊的計劃,現有的本國資源無法提供資金,如果沒有外國顧問和技術人員的幫助,這項計劃也不可能完成。於是阿富汗政府求助於歐洲一些國家,主要是依靠大不列顛、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那時英國政府感到無力提供他們所要求的信用貸款,但同意供給小型武器,後來又供給了一些飛機和教練人員。此外,在1937年再提供一筆五十萬英鎊用以購買機器的信用貸款。隨後,從規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