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英國、美國,甚至阿根廷的公民。
(二)瑞典對丹麥的援助
在丹麥被德國佔領的初期,德國人把這個國家當作“希特勒的保護國的樣板”,因此,在那個時期,丹麥人並不象挪威人那樣迫切需要援助。可是,從長遠說來,他們對於這種“優待”並不領情,他們的反抗開始越來越激烈,而德國對丹麥的壓迫也日益變本加厲起來。從那以後,瑞典便向丹麥和挪威一視同仁地提供援助。1943年9月23日,瑞典獲悉:德國人打算把所有丹麥籍猶太人驅逐出境;第二天,瑞典就向德國提出一份正式照會,表示願意收容那些猶太人,而且,如果德國人有這種要求的話,甚至可以在戰爭期間把他們拘留起來,從而防止他們進行反德活動。瑞典方面沒有得到答覆。但是,當得悉那些猶太人已於10月1日至2日夜間被兜捕起來的訊息時,瑞典政府又提出接收全部猶太兒童的要求。這一提議也被置諸不理。但是瑞典人終於設法在德國人的許可下撤走了那些同非猶太人通婚的猶太人,甚至一些半猶太人和四分之一猶太人也連同撤出。並且,在丹麥地下運動組織的幫助下,另有一大批丹麥籍和無國籍猶太人也成功地遷徙到瑞典。在有些情況下,瑞典政府給予這些猶太人以瑞典公民權,駐哥本哈根公使館還發給他們臨時護照。瑞典還幫助在丹麥船隻上建造了適宜的隱蔽處所,這不僅是為了運載這些非法的旅客,而且是為了把那些丹麥抵抗運動所迫切需要的補給品裝回丹麥。從1944年8月起,在瑞典當局的幫助下,武器、彈藥和炸藥也透過這種途徑被偷運到丹麥。在10月的上半月內,平均每天有四百二十七名丹麥人或無國籍猶太人都設法逃出了,在特別成功的一兩天中,這個數字曾超過一千五百人。到戰爭結束時,瑞典有一萬八千丹麥人。丹麥公使館為此特在斯德哥爾摩開設了一個與瑞典政府合辦的難民事務所。難民的安置費用由國家負擔,雖則同時也組織了多次募集私人捐款的活動。1943年12月,應丹麥提出的請求,為五百名丹麥難民組成的一支警察部從進行訓練,大體上按照訓練挪成警察部隊的同樣原則辦理。這支警察部隊的人數不久就增加到三千零五十人。
第八節 戰爭期間的人道主義活動
必須記住:瑞典雖然逃避了戰爭,倖免於流血,但它卻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分擔了因正常的國際貿易關係中斷而造成的苦難。早在1940年春季,瑞典便實行了定量配給的辦法,當時配給的範圍包括除肉類外的絕大部分重要食品,肉類到1941年方才實行定量配給。從1941年開始實行衣物定量配給,直至1947年一直沒有間斷過。私人用的汽油在整個戰爭期間始終是無法獲得的。由此可見,瑞典是犧牲了自己國內需要的食品而用來向別國提供援助的。同時,瑞典還與盟國合作,向遭受戰禍的其他歐洲國家提供了援助。它把它的船隻交給盟國調遣使用,運送食品等貨物給希臘,同時負責照料及管理這些補給品的分配。這些船隻須得懸掛中立國的旗幟,為此,瑞典紅十字會於1942年租用了八艘瑞典船隻,載重量共五萬噸;其中兩艘於1944年在大海中沉沒。
從一開始,瑞典的公民和官方組織就渴望能幫助那些來到瑞典的挪威老百姓和流亡者。1940年7月,應設在倫敦的挪威流亡政府的要求,挪威公使館臨時代辦在斯德哥爾摩設立了一個辦事處,以溝通國外對挪威的救濟工作;11月5日,又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挪威全國支援會瑞典委員會”即所謂“斯德哥爾摩委員會”,以集中其他團體的救授事宜。這個委員會並不自己出面去募集資金,而是得到了瑞典的一些人道主義組織的協作,諸如救濟中心、紅十字會、“兒童救濟會”、“瑞典北方協會”、“支援芬蘭全國委員會”以及其他組織。關於支援芬蘭全國委員會,挪威白皮書曾說到:在該團體所募集的二千七百三十三萬零一百八十五克朗的總數中,共有四百萬克朗用於挪威人。瑞典國家鐵路准許讓所有作為贈品寄給挪威的包裹免稅運往邊境。1941年9月德國國家全權代表特博文解散了“挪威全國支援會”在挪威的活動,“挪威全國支援會”在斯德哥爾摩的分部存各救濟組織和挪威之間充當中間人,並在1942年6月20日締結了一個所謂“捐款人協定”。根據這一協定,成立了一個瑞典…挪威…美國捐款人委員會。該委員會多次提出要在瑞典收留挪威兒童,卻一再遭到在挪威德國當局的拒絕,其理由是:這些孩子們在挪威養育得很好,無需到瑞典度假。但問題很清楚。主要原因是德國人唯恐這些孩子會在政治上受到薰染。
英國政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