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部分(2 / 4)

盟國)考慮。除了上述秘書處這一問題外,蘇聯的建議與其他政府的意見是完全一致的。

(三)1942年2月2日提出的“戰後救濟大綱的建議草案”以及美國國內的反應1942年2月2日提出的以“李滋…羅斯計劃”聞名的戰後救濟組織大綱,是聯總的第一個“藍圖”,是向戰後經濟重建工作邁出了重大的一步。這個大綱是由英國經濟作戰部的救濟司擬定的。它雖不是英國政府的一項正式宣告,但英國政府有關各部認為其中的建議是切實可行的。它將首先被用來同英聯邦國家和美國進行磋商,以便英國在向盟國流亡政府發表任何政策宣告之前,能夠先聽取英聯邦國家和美國的意見。所提的建議是以這樣的假定為依據的,即戰後救濟將為恢復國際合作提供首次機會,因此戰後救濟的原則應以大西洋憲章為依據,同時也將成為大西洋憲章的第一個具體說明。

這個計劃很自然地可分為三個部分:

1。 調查需要情況(由為盟國間委員會服務的英國的一個小規模辦事機構來進行);

2。 查明供應物資的來源以及能夠使用這些供應物資的條件;

3。 安排收購、運輸以及向消費國進行分配。

對於執行這項計劃的機構也作出了規定。盟國間委員會和盟國間戰後救濟局業已存在,又同意下一步應成立一個盟國間全會及行政委員會;已設立的英國局則擴充為計劃和情報部;還應當增設一個救濟服務中心和一個財務部;最後,應當成立採購、船舶和運輸部,如有可能,應當利用已成立的各種盟國機構。

李滋…羅斯計劃提出了戰爭結束時預期在歐洲和遠東可能會普遍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缺乏食物和原料,財政拮据,外匯短缺,同時提出了為應付這些困難所應採取的手段,如物資的分配與船舶的排程,設立機構負責物資的採集並進行有效轉運與分配等。該計劃認為救濟組織工作的主要職責將由美國、英國和蘇聯分擔。它建議,盟國政府編制的需要物資估算書應當由現在的英國局進行協調,同時應在盟國和中立國探明潛在的物資供應來源。它還建議在締結停戰協定之前,應當成立一個其成員為部長級的國際救濟全會,該組織應當擁有充分權力以管理輸送到歐洲、中國和決定給予救濟的其他任何地區的救濟物資和救濟事宜。參加全會的代表應當來自所有的盟國和對之提供援助的中立國;主席由美國人擔任,再設兩個副主席,一為英國人,一為俄國人。

國際救濟全會將任命一些人組成負有特殊使命的一些諮詢委員會。全會將由一個專職的行政部門負責,由美國人任救濟署長,另有大約六個人負責主要的救濟工作部門。

現在的英國局要繼續工作到設立了新的全會和行政委員會時為止,然後這個局將進行擴充,增加來自全會成員國的有資格的專家。並將改組成為計劃部或情報部。

行政部門的任務在於不斷獲得現金和實物,以滿足那些“已解放”國家的迫切需要。當物資的來處及其可資利用的情況一經查實,行政部門就設立一個財務委員會進行採購。協調採購事宜是非常必要的,否則一些政府同救濟總署或者同其他政府會發生競購。行政部門有權根據需要設定盟國糧食物資供應處以採購和管理這些物資。在戰後條件下,也將以某種形式儲存盟國“船舶總排程處”,因為沒有船舶,物資無法運出,那麼積存物資也就無用。

李滋…羅斯計劃認識到美國在戰後救濟捐助方面要承擔佔壓倒多數的份額。計劃建議由一個美國人擔任國際救濟全會的主席,由另一個美國人擔任行政委員會的主任。

李滋…羅斯計劃於1942年2月2日送交美國駐倫敦大使約翰·G·懷南特;美國政府於1942年5月作出答覆,對該計劃以及對1月13日的蘇聯備忘錄表示了意見。

美國的照會同意該計劃中有關救濟全會的部分,但是建議全會應予擴大,包括對救濟工作關心或可能關心的一切國家的代表,使全會成為同一些主要的國家聯絡的渠道,成為這些國家發表意見與進行討論的場所。照會同意以擬議中的行政委員會作為制定政策與執行政策的上層機構,但它不處理業務瑣事。照會建議該委員會應由一個“救濟工作署署長”來領導,並建議由署長組織一個“聯合國救濟局”,作為他的工作部門,該局相當於李滋…羅斯計劃中所設想的“行政委員會”。

美國政府所設想的行政委員會將由參加救濟全會的英國、美國、俄國和中國的代表組成,美國代表“可能擔任主席”。

美國的答覆還建議英國、美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