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一千萬人加進德國的正常人口之中,這在經濟方面給盟國和德國當局增添了不少問題。即使沒有這許多人流入,情況也並不見得很好,膳宿供應也不見得緣綽有餘。實際上粑一切可用的場所、臨時營房和收容所都利用起來,也不足以解除老百姓居住得擁擠不堪的困境。俄佔區和法佔區情況最好,俄佔區好的原因是逃往西方的難民大大抵消了從東方遷來的難民,法佔區好的原因是它離難民流出的地區最遠,而且法方當局以不止他們參加波茨坦會議為理由,拒絕接受組織遷徙的一批批難民。然而在整個美佔區,流入的難民佔該區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在英佔區,流入的難民則僅佔該區人口的百分之十八點四,但由於英佔區人口本來就比較多,再加住宅缺乏,這就構成了差不多的負擔。
在一個社會集體中,陌生人是很少受到歡迎的,即使講的是同一種語言。
許多難民是幾代甚至幾個世紀僑居德國之外的。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講的話幾乎是他們身上唯一的典型的德國特徵。有些地區流入的人口改變了居民的整個特點。例如黑森,本來是新教徒佔優勢,現在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則接近於旗鼓相當了。威斯特伐利亞的情況也大致相同。在巴代利亞,定居了大量蘇臺德區日耳曼人,很快就看出�